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汪正翔的私風景:風景的其他可能?
分享 | 瀏覽數: 1593

汪正翔的私風景:風景的其他可能?

Author: 沈柏逸, 2015年10月08日 00時41分

 

文 / 沈柏逸

什麼是風景攝影?是優美的綠野草地,再配上藍天白雲?又或是壯闊的宏偉景觀?還是旅遊景點標示可以拍照的地方,所拍的照片?又或是用HDR把照片用成華麗無邊的景色?還是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在優勝美地拍的經典風景照。汪正翔透過他的作品,對以上的標準答案提出問題。他也是拍風景,但是他的風景不再是我們認為的傳統美景,而是屬於個人的「私」風景。

 

汪正翔在從美國回台灣後,汲汲營營地參與攝影工作。然而在工作期間,他發現自己制式化的不斷拍下一般人認為的「典型」風景。而這種不斷重複的行為,重複的構圖畫面,讓他感到疑惑跟無奈。於是,他在拍那些「典型」風景照的同時,開始在工作的繁忙空檔拍自己想拍的風景。接著將這些風景,集結成The Last Scenery系列。這系列是他在工作空檔,用下意識拍攝瑣碎的事物,去反抗他在工作時意識要拍的典型風景。

The Last Scenery給人一種當代冷面(Deadpan)的感覺,充滿對於瑣碎事物的旁觀。他試圖抓到自己的風景,不是一般人理想中的風景。也就是說,他運用攝影平面的特質,以及對一些瑣碎事物的擷取,對傳統的制式風景照(沒有什麼干擾物,看起來很優美動人),提出吶喊。

然而,這種形式同時讓我想到,美國「新地誌」(New Topographic)(注1)攝影家史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或是威廉·艾格斯頓(William Eggleston)的社會景觀照,肖爾冷眼旁觀的拍攝自己的無聊風景,而艾格斯頓則是積極的運用彩色將無聊事物凸顯出來。汪正翔的The Last Scenery更讓我有後者的積極感覺,他不是冷的讓人覺得力求中立來凸顯被攝物本身的無聊;而是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將自己內心的私人風景,以及工作時的疑惑,投入到被攝物上。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風景呈現出個人的情感,而不只是凸顯被攝物本身。

此外,攝影家吳政璋也批判過制式美景,但汪正翔的風景卻不同於吳政璋的批判。吳政璋藉由他的系列作品,帶領我們反思社會議題,藉由作品,將社會議題呈現在我們眼前。然而,汪正翔卻是非常個人的呈現出自己對於制式美學的質疑。也就是說,吳政璋的風景是以議題為導向,風景為輔,議題為主。但是汪正翔的風景卻是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跟批判的反省呈現在我們眼前,也就是以風景這個命題為主。

在My Scenery Only for You系列,更可以看到投影機投射The Last Scenery照片跟城市景觀搭配而成的俗艷感。這種投射的形式,同時也賦予無聊景觀以及The Last Scenery系列照片一種魅力。這種虛實交錯的表現形式,賦予城市裡的人另一種出口,一種汪式的出口,而不是對於「他方」的嚮往。

這種對於制式化異國美景風格的反省值得肯定。但是,這種將自己的眼光看向城市其他地方,而不是看向他方的方式,是否肯定無聊本身?而這種汪式的肯定如果成立,是否又會形塑一種攝影對於無聊景觀的嚮往?也就是說,這種想解放制式化景觀的意圖,同時也可能形塑某種對於無聊景觀的制式化推崇。

無論如何,他是對於台灣人對於「他方」嚮往的嘲諷,跟期許有不同眼光來看風景的盼望。透過他的作品,我們也可以開始思考,為什麼典型的風景總是那樣?為什麼我們對於風景已經有一套制式的想像?為什麼風景只有那樣才能冠上「美」?換句話說,汪正翔的作品,帶給我們另一種可能,一種思考風景照片的其他可能。

其實,風景照片除了旅遊產業下的附屬品外,還有其他可能。我們不用特別在台灣找到類似國外的美景,以此滿足自己對於異國景色的嚮往。照片更不是像窗戶一樣,引領觀光客到同樣的地方,拍下差不多的景觀,藉以達到一種自我滿足:「旅遊者在到達目的地前,就已經看過大量關於當地的具有異國風情的美麗圖片,於是他會在自己的旅途中尋找那些美麗的影像與觀光景點,並拍照,使自己的旅程感覺很圓滿。」(注3)。又或者,將照片當成一種占有過的證據,如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說:「遊客照著旅遊景點的規劃,以拍照占有他們去過的地方」(注2)。

攝影讓每個平凡無聊的地點散發魅力,賦予他們美。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曾如此評論攝影:「它越來越摩登,結果是它現在無法在不將拍攝對象理想化、美化的狀況下拍攝一間廉價公寓或垃圾堆,更別說一條河川或一座電纜工廠:在這些對象之前,攝影只能夠說:真是美啊!」(注4)

 

汪正翔在探索尋常場所蘊含的美學魅力。他用獨特的觀點,跟不斷出現在我們螢幕或廣告前的制式美景對話,並想辦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最後,用前MOMA攝影部主任約翰.札戈斯基(John Szarkowski)的話跟那些只將鏡頭朝向異國美景的人們共勉:「每個平凡的角落都值得我們注視,值得我們用最單純的眼光去注視。」(注5)

 

參考資料

  1. 新地誌攝影:新一代風景攝影家主要關注的是城市邊緣、城鄉交接處、人與自然的交會處所展現的美。年輕的攝影家風格跟前一代表現力強的攝影家們(Ansel Adams、William Klein等人)比,更加低調,力求中立,較不具作者特色。《攝影的精神》,p150
  2. 《論攝影》,p111
  3. 《攝影批判導論》,p256
  4. 《攝影的關鍵思維》,p144
  5. 《攝影的精神》,p140

 

 

沈柏逸

在研究所時體會到科技可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當接觸攝影後,更進一步思考影像跟人之間的關係,思考我們「怎麼看世界」。嘗試透過文字,解放對影像世界的迷戀。

一個風景的私史——汪正翔個展
My Scenery Only for You — Sean Wang
日期 Date2015.10.2 – 2015.10.26
地點 Place水谷藝術空間(台北市萬大路3226號)

開幕座談
2015.10.9 14:00 – 17:00
與談人:汪正翔、李威儀、陳以軒、鍾易庭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