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的行板
Author: 羅苑韶(2015特約評論人), 2015年10月21日 00時51分
圖版提供|雲門舞集 攝影|劉振祥
舞台上一棵大樹,女舞蹈各個長裙搖曳、男舞者莊稼漢年輕郎,他們在一片有個瀉湖的土地上,生活、伸展、期待、擔驚、雀躍。我一向不喜歡敘事性太強的現代/當代舞蹈,但是在《烟》上半場,幾個指事性的場景讓我為之觸動:
舞者肢體、雙手向上搖擺,有繚繞上飄一縷烟的感覺;還有在出現海浪影像時,舞者的跳躍如海浪上翻飛的水珠、泡沫。看如舞者在空中走跳,一些些不規則/不對稱的氣息,在這齣作品中有氧氣效果。
黑衣舞者在樹下開始起舞,不知不覺間燈光提示後方一名青衣女子,兩人一前一後跳著相仿動作,舞台上能目視的物件那樣簡單,但在大樹頂起孤絕感,燈光營造出時間的抽象空間下,舞台變得那樣充盈,簡單的色澤、飽滿的情感令人心折。
雲門介紹這個作品說:「林懷民引作家普魯斯特的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句子:『有時,會忽然想起某個春天所聽到的一個名字』,發展出迷離惘然的追憶之旅。」讓人體會那是黑衣女子回憶遊走不同時空的意境。
《烟》的音樂令人著迷,有時明明是規規矩矩的華爾滋滑步,但伴隨俄國作曲家許尼克(Alfred Schnittke)音樂,層次和情感豐富了,在燈光擺弄下,竟生詭譎神秘引人入勝的效果。
《烟》的舞台空絕,有張贊桃燈光和許尼克音樂聯合演出,加上女舞者的繽紛舞衣,給作品輪流上色,有時在多彩舞衣上再壓上顏色,一點衝突好像刻意撩撥觀看的協調,但更像刮出引人注意的聲音。
舞台上,多媒體影像地位重要性相形降低,投影呈現讓宣傳照片拍起來很好看,但覺具象影像督促人解釋場景或記憶況境,隨著舞蹈延伸的想像有時被拉回。下半場一段「急行風景」的影像可能因抽離具象,最入味,可這時一段段的舞蹈滋味也陸續消磨中。
這支舞作上半場30分鐘、下半場40分鐘,舞台裝置沒變化的情況,看不出為何需要中場休息15分鐘,很想嘗試觀看連演下來的連貫感覺。
林懷民2002年作品《烟》,授權蘇黎世芭蕾舞團演出多年後,這次重新在台灣推出。林懷民說,這齣風格獨特的舞是「以前不曾有過,以後不會再有」的異色舞作。《烟》有些舞蹈設計令人有跳開雲門經驗的驚喜,最後,一名裸身舞者強光下躺在水中,是每人記憶中原初的自己嗎?走了好長一段路的編舞家是不是偶爾也回首對望創作原初的自我。
圖版提供|雲門舞集 攝影|劉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