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抽屜裡的敘事曲
分享 | 瀏覽數: 1036

抽屜裡的敘事曲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12月07日 11時29分

評論的展演: 王紫芸個展《抽屜裡的敘事曲》


圖版提供|陳韋鑑

      敘事最簡單的意涵就是描述一個故事,說故事也是很多藝術家關懷的基本核心,當現成物在藝術中被解放後,除了物自身、觀念與象徵以外,如何同時在展覽中也被賦予敘事的功能就成為許多當代藝術家的思考課題。

  12月5日至2016年1月4日,107畫廊舉辦王紫芸個展《抽屜裡的敘事曲》,現場主要是以拆解的鞋子零件排列在牆上與表框多媒材繪畫為主,繪畫主題多以人體、鞋子零件、雙手遮住腹部與大腿的坐姿為主,牆上則是多處貼以數字,有的附有單位如"秒"等,主要展場牆角堆有紅磚粉,其中一件繪畫則是放置在疊放的紅磚上。

  《抽屜裡的敘事曲》為名,作者似乎意指展覽內容指向相當私人的感受,要邀請觀眾主動打開抽屜,感受的是較為抒情而非議題式,許多有經驗的觀眾可能會誤會這又是個藝術家喃喃自語的展覽,放滿了只對藝術家個人有意義的象徵物;在這個展覽中,王紫云以"鞋"與"人體姿態"作為敘事主旋律,反覆以不同媒材與形式出現。

  以"鞋"來看,全部都是拆解成零件,看來是長期被穿過的舊鞋,這些零件上的肌理充份的顯現了人體與工業化裁切的關係,這些拆解的零件裡完全沒有鞋底,顯現的是包覆的功能,舊鞋越穿越舒服的原因正是因為這些現代化的零件被人體日復一日的擠壓擴充,最後人與物達成平衡;同時,這些零件排列的方式彷彿博物館的解剖呈現,拆解了鞋的意象與功能,反而更準確的對比出物與人的關係,相對於大部份文化測量式試圖客觀的運用現成物作為象徵,王紫芸的呈現顯然更細膩,事實上觀眾甚至可能會覺得這些零件排列的方式看來像是古埃及象形文字,讓形式本身成為隱喻。

  另一個主要旋律"人體姿態",主要呈現在繪畫上,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大幅的人體剪影式,另一個則是同個角度下以手交疊遮住腹腿處的局部再現,從整體展覽來看,大幅人體剪影在畫面中強調空間感,讓人體語彙與空間關係有更多互文的可能性,同時也在展覽空間中成為"人"與"物"之間的敘事連結;而較多的描寫則是在局部人體的部分,從極簡筆觸到類似素描的描寫,多樣化的表現可以說是展覽中較具抒情的部分,成為整體展覽中的情緒較具起伏效果的部分,對比與"鞋"的物體化測量,讓觀眾從測量以外的個人情感面投入理解與認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