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找出年輕藝術家的新眼光《夢‧棲地》
分享 | 瀏覽數: 811

找出年輕藝術家的新眼光《夢‧棲地》

Author: [2016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6年01月04日 15時59分

評論的展演: 夢.棲地:館藏青年藝術主題展


圖版提供|陳韋鑑

  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之所以值得觀察,是因為我們相信年輕藝術家可能正以新一代的眼光看待舊世界,可能以新一代的方式述說或是突破過去的困境,因此,並不是年輕就是政治正確,而是如何去找出年輕藝術家的新眼光,當然,願意先將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是很好的第一步,只是,如何用新眼光去觀看才是整個藝術領域需要長期投入觀察與累積的。

  12月19日至2016年3月6日,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夢.棲地:館藏青年藝術主題展》在近15,000件館藏品中,以1970年後出生(45歲以下)之藝術家作品為選件標的,從888件館藏青年作品中擇選77件展出;展覽共分為「失落與游移-內在秩序之重整與私密空間之必要」、「現實與去現實-失常的日常環境」、「未來寓言-尋找未知的棲地」三項子題。

  整體來看,展出的作品當然受到典藏規則的限制,最基本的現象就是以媒材來看相當的平均,在許多當代藝術展覽中不被重視的媒材都有一定的展出,包括版畫與膠彩等,作品當然也有一定的水準;而從作品的完整度來看,完全看的出來學院訓練的有效性,包括現成物挪用的媒材思考等等,例如吳建興的<同心圓-小屋Ⅱ>,以日常用品的菜刀建構小屋,改變現成物的用途卻更凸顯其危險的本質。

  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從另外兩個有趣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展,首先是相對於一樣是國美館舉辦的《全國美展》,當中也有許多相同年紀的年輕創作者,然而在作品的表現性上卻有著一定的差異,不管是傳統的油畫或是技術入門門檻較低的攝影;而另一個參照角度也一樣是國美館舉辦的《刺客列傳:六年級生》,一樣是以年紀為分類門檻,但是與這次展出的藝術家名單與作品風格取向又有著很大的不同。

  或許國美館是有意的在這些展覽中做出差異,以多元的角度爭取呈現更多不同的作品,只是在策展人的文字說明中,我們很難分辨出這樣的差異,而或許這是面對台灣藝術現況做出不同脈絡的詮釋,那就更令人期許國美館能夠堅持長期累積相關研究,讓身為台灣唯一國家級美術館的國美館真的能夠協助台灣美術史釐清更多現況。

  只是,在累積的同時也要提醒一下,開展兩周就有作品故障,像<廿四格的世界>就只把插頭拔掉,沒有任何說明,當代年輕藝術家常常使用互動式或是電子機械式媒材,損壞也是可以理解,報修後未及時處理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國美館長期以來每遇故障的電子作品就當雕塑展出,完全沒有任何說明,而且還是自己的館藏品,不管對觀眾還是對藝術家來說,實在都不是很負責任的態度。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