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了併而併,我們不為反而反
Author: 南藝學生, 2016年03月04日 17時51分
評論的展演: 南藝大與成大併校與否說明會
關鍵字:南藝大、成大、公公併、反併校、教育部腐化
首先,先向平時深耕藝文領域的藝術家、學者、評論者、研究者們說聲抱歉,只因一件無聊的小事玷污了你們神聖的領域(台灣最活躍與當代之藝文平台),但筆者有意識的在此書寫,僅希望藉由在此社群之拋磚引玉(工商服務)的領起諸位大大的隻字片語。先禮之後再做另一條關於本文之聲明,本文絕非宣揚藝術之偉大與臺南藝術大學(簡稱南藝大)的可貴之處,從過去到現在然後未來,所謂藝術本來就不是偉大的,也不應該偉大;然而南藝大現今也稱不上是一所好大學或是好的學習之所,近十年來從台灣政府對於藝術教育扶植的不重視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再到南藝大校內派系鬥爭等諸多由上到下等問題,現實中的南藝大除了在教育部內的名聲差之外,校內的風氣也低靡了許久,與藝術家頹廢的大眾形象相去不遠了。
上述兩項聲明完之後,關於本文宗旨仍是想討論成功大學與南藝大合併一事,關於此事對於台灣整體社會而言是可大可小之議題,可小之處在於兩座大學的合併對於兩千三百萬人的日常生活而言每日仍是吃飯喝水上班下班,而本事件也不應該關乎於藝術而被放大檢視或重視;可大之處就筆者認為可以因小見大的見識領略到教育部與台灣教育制度的落後思維。在此先針對台灣推動大學公公併一事做一個不負責任(谷阿莫式)的闡述:「大約幾年前,台灣政府希望推動大學的競爭力,以學術互補的名義賞賜給教育部絕對執行合併事宜的權力,首先針對人數不到一萬名的大學作為先行。」
2016年3月3日下午兩點,教育部出席南藝大與成大併校與否的說明會,關於教育部高教司大學經營科科長,在本次會議中的發言有幾點是相當可怕並且絕對需要被質疑的,可怕之處在於他的言論似乎透露出教育部陳腐許久的體制問題,第一、不斷聲明今年520政府輪替之後,教育部所推動的方向不一定會維持現狀繼續推動。由此可見台灣教育推行政策的視野短淺與不負責任的態度,在已知的現象上舉例,台北市都市計畫的願景與規劃已經是以西元2050年作為整體計畫的時間軸;從教育部高教司大學經營科科長的不敢保證,不禁讓人聯想台灣教育部對於人民接受完整教育的規劃時間軸,最長僅可能只止於八年的執政時間,覺得唏噓不已。第二、教育部高教司大學經營科科長在會議中不只一次使用「學術互補」作為成大與南藝大的合併理由,關於這種說法或是這個理由只能說是「荒謬」,因為筆者實在想不透到底兩校之間何處能實際達成所謂的「學術互補」,並且實質的貢獻於社會,在一般綜合型大學中,人文社科學院與理工學院的相處問題儼然都快成為某種原罪了,這種說法或許是以偏概全或是一種既定印象,但這卻是真實上演在各大學之中。然而關於荒謬一詞,並不是指涉於成大或南藝大,目前就媒體訊息中成大也無強烈的合併意願,南藝大也在合併與否的公文上也是勾選了否的選項,或許「我們都~沒錯,只是不~適合。」最能唱出兩校學生的心情。
或許經費(錢)一事最能表現出為什麼南藝大要併入成大的原因;南藝大的窮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校內權力與經費的分佈不均也不是新聞了,教學設備損壞沒錢修繕也都放到長灰塵了,但經費是否會因為合併之後而提高,資源分配因合併之後而透明公開,關於這點我不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一所大學在不仰賴教育部的高額經費的補貼而獨力營運,學生人數至少需要三千人以上,而南藝大目前只有一千五百人,本來就是相當困難自行營運;回到原初在國小、國中、高中的養成階段中,美術班與音樂班所佔的人數比例本來就是少之又少,到了大學與研究所階段,究竟該增加至三千人的人數,這是一個相當間單與根本的問題,依照邏輯推斷,專業類型的大學與綜合大學不能放在相同的評鑑制度之中,當今卻因為人數問題與地理位置非根本性原由而要求兩校協議合併,教育部的神算實在是令人猜不透。如果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大學經營科科長所說的,是立法院不斷向教育部施壓關於公立大學併校進度落後,而導致教育部的必須磨刀霍霍向豬羊的話,一切也無力可回天了,再說南藝大現在代理校長的漫不經心與待退態度,在本場會議中也絲毫不保留的絕對展現。在如此心寒的狀態之下,南藝大學生擦亮原本傻住的眼,自發性地辦起反併校的遊行,唯一訴求為「教育部應立即停止南藝與成大合併案,並應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自『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合併名單中撤除。」,槍口對外(教育部)不對內,絕無分化兩校與破壞和平之意唷。
時間在3/7日下午兩點,地點在教育部(台北市中山南路五號)。
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79566555664405/?active_tab=high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