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如何以膠彩畫來回應現代性?
分享 | 瀏覽數: 228404

如何以膠彩畫來回應現代性?

Author: [2016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6年03月07日 11時35分

評論的展演: 風土之眼:呂鐵州、許深州膠彩畫紀念聯展

  相對於水墨畫,膠彩畫對台灣當代年輕人來說是較為陌生的,在一般常見的概念裡,常將膠彩畫直接連結日本畫並回溯到唐朝的「青綠山水」,然而在這個大中國中心論述裡,卻常忽略在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如何以膠彩畫來回應現代性,而台灣藝術家又如何在傳統文化中面對這樣的問題?此外,當這個回應現代化的脈絡在台灣於國民政府來台後又如何逐漸窒息,如今或許是我們可以試著以這個眼光來看待這段藝術史。

  2015年12月19日至3月13日,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風土之眼:呂鐵州、許深州膠彩畫紀念聯展》,由獨立策展人賴明珠策展,共展出師生兩人近170件作品,包括影像與文獻等資料,現場共分十項主題展出:一、早期藝術的多元濡染;二、現代寫實藝術的洗禮;三、風土寫實與形變的花鳥畫;四、風景畫新主題的嘗試;五、推動寫實花鳥畫的搖籃―南溟繪畫研究所;六、寫實花鳥畫的延續與開創;七、時代性、風土性強烈的人物畫;八、西畫場域的演繹;九、水墨與現代主義的試驗;十、與山對話。

  策展人將十大主題延續呂鐵州(1899-1942)與許深州(1918-2005)的師生序列,從呂鐵州早期受台灣民間藝術影響到前往日本學習受西方再現概念影響後的日本畫,展出多幅呂鐵州的花鳥寫生,展現出畫家觀察與再現的之間的思考方向,也顯現出建立「南溟繪畫研究所」的方向,惜因早逝作品相對較少;許深州的作品除了展現承襲自呂鐵州的寫生概念外,也展現出師承陳進後在人物畫上的著墨。

  雖然在現場的影片中,較多提及的是國民政府來台後對膠彩畫的影響,但是以整個展場看下來,繪畫形式上的觀察則是更為有趣,不同時代背景的兩位畫家,在師承關係下,面對現代性的回應顯然相當不同,光是時代與階級背景的影響就足以讓觀賞者投入許多思考,像是呂鐵州的作品中相對來說較多的文人唱和,而許深州的作品對西方現代繪畫隱約的回應,都是可以讓觀眾對膠彩畫與藝術史有更多理解的機會,當然,在這個時刻,看到陳澄波與呂鐵州等人唱和合作的作品,除了令人更增遺憾外,也不得不想像,如果沒有二二八,台灣戰後藝術史不知會是什麼樣的景況?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