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少了瘋狂多了真誠的 DEAR VUVU-半個阿嬤
分享 | 瀏覽數: 993

少了瘋狂多了真誠的 DEAR VUVU-半個阿嬤

Author: [2016特約評論人]貧窮男, 2016年06月14日 00時49分

評論的展演: 《DEAR VUVU-半個阿嬤》


圖版提供|陳曄瑩

原民文化是台灣的珍寶,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中,接觸到的原住民,普遍有著令人喜愛的特質,知天命的樂觀、語言上趣味,當還還有好歌喉與好酒量,是什麼造就這些生命經驗呢?

編舞家阿拜的這個作品,既不像戲劇也不是舞蹈作品,沒有嚴謹結構的敘事,甚至結尾以語言來建構出背景,舞蹈也無縝密編排或是高超技巧,舞台的道具像陳設般點綴,增添著懷舊或是破敗感,但卻奇妙的跨越了各種界線,勾起了人類共通的情感,以非戲非舞意識流的光譜呈現出創作者對阿嬤的思念與記憶,給了我們一些參照這些特質的座標。

雖然沒有一般戲劇的敘事結構,卻呈現出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那種無所事事卻又充滿著歡樂的家庭日常,在孩提的記憶中積累成形,以反串阿姨們的趣味,取代了原住民語言上的歡樂,也打破傳統敘事,以歌聲揚起生命中似有若無的重量。而那些舞蹈的片段,以異國的音樂節拍,如魔幻寫實般的串起不成篇章的吉光片羽,跨越了種族跨越了國界,巧妙帶來普世的價值觀,親情與教養,塑造了人類的基礎,文明的積累。

核心的價值之外,反串也成了此劇的一大亮點,各具特色有稜有角。這是一齣所有角色皆為女性的演出,反串人數大於生理女性,雖然饒富趣味,但為了烘托主線孫女與阿媽的相處,為了不喧賓奪主,而削弱壓抑可以更「歡樂」的演出。道具與橋段的設計也展現出原住民平常生活的精髓,母性的勤勞,隨時隨地的各種編織,竹器、頭髮、織品、花朵編串、食材處理等家庭瑣事,貧窮卻自得其樂,甘之如飴,那是對生活的態度,物質不是必需,快樂和踏實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才是。

這一切要如何用戲劇與舞蹈來呈現呢?不需史詩般的篇章,鎖定核心的真誠展示,女性們各自表訴的生命經驗,融合匯為集體共通回憶,情感在收放之間有了凝聚與廣度,轉化成日常平凡的豐富性,對阿嬤的思念,轉化為歌舞,給了我們深刻又感人的後勁。

 

 

相關評論

一半孺慕、一半變逆--《DEAR VUVU-半個阿嬤》 --- 楊美英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