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陶亞倫個展「時間全景」
分享 | 瀏覽數: 2569

陶亞倫個展「時間全景」

Author: [2016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6年10月26日 03時06分

評論的展演: 陶亞倫個展「時間全景」

  如果我們用過去觀看作品的方式,忽略身體作為主體在作品的空間中所佔有的意義,那麼陶亞倫的「時間全景」,可能淪為一個無聊的炫耀科技技術的藝術作品,但是當觀眾意識到自己也是作品敘事的一部分時,所經驗的不只是"觀看"上的新方法,可能也包括關於"觀看"的新思維。

  1015日至1127日,雙方藝廊舉辦陶亞倫個展「時間全景」,共展出五件作品,結合3D數位影像、VR虛擬實境與動力裝置,觀眾站上動力裝置、戴上虛擬實境的眼鏡後,透過動力裝置的移動或震動,帶領觀眾進入虛擬實境的空間中,虛擬實境中的空間由藝廊延伸至遠方,五件作品分別由不同的方向延伸,虛擬空間中沒有其他的人物存在,強調單純的空間移動感。

  當觀眾帶上虛擬實境的眼鏡後,可以從各個角度觀看整個虛擬實境的空間,包括前方、上或下等方向,但是唯獨看不到自己的身體,宛如靈魂出體,這時剛開始覺得自己離開身體的靈魂可以自由移動,但又因為移動範圍有限,可能會自覺像地縛靈般的到達一定限制後又被拉回原處,回到那個我們站上作品出發的畫廊現實空間中,尤其是在虛擬空間裡觀眾回頭看畫廊時,虛擬空間中準確的暗示出原有的空間位置,在那些宏大枯寂的虛擬空間中,觀眾無法逃脫藝術家所設計的建築物,即便感覺只差一步,但是我們依然在此。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說這是視覺敘事的新嘗試,從畫廊延伸出來的虛擬空間成為觀眾們的舞台,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我們以身體的"空間感"本能地測量時間,然而這個身體的空間感卻又是被動力裝置與虛擬實境所製造出來的,身體在作品中其實失去了空間感與時間感,觀眾不再是站在作品外的時空裡觀看,我們直接就是作品敘事的一部分。

  可能有人會提議,如果要能理解觀眾自身即作品的一部分,那麼是否藝術家可以將觀眾在虛擬空間中的行為表現記錄下來,然後再度呈現,然而這正是藝術家所試圖挑戰的線性觀看時間,當觀眾脫離虛擬空間再度的以自己的時空來觀看時,就又回到了傳統"置身事外"的觀看模式了。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