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白立方之內-陳逸堅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995

白立方之內-陳逸堅個展

Author: [2016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01月06日 01時29分

評論的展演: 白立方之內-陳逸堅個展

  對毫無預備就走入展場的觀眾來說,這可能是檔"消失"的展覽,在當代館一樓裡,看似有三、四個不同的展覽,但是實際上卻是同一個展覽;其實藝術家在美術館中展出反思美術館空間的展覽不算少見,不過以完整度來看,「白立方之內」的確值得討論。

  123日至201725日,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白立方之內-陳逸堅個展」,展場主要分為四個區塊,展出卅餘件作品,展出形式相當多元,包括現成物挪用、機械造型與觀念性藝術等,比較特別的是,該個展展出的藝術家超過廿人,在幾個展區內,還包含了多個以畫廊為名的小展區。

  從第一個展間中看到的第一個作品可能就是展出台上的開幕花籃,只是隨著開幕時間過去而呈現花葉凋零,將這個開幕配件展出可能就是個預告,預告整個展覽展出的不只是一般的展覽,同時也是展覽的前世今生,例如在以幾個畫廊為名的展場中,在許多的作品旁都貼上了疑似創作者留下如何調整展場的便利貼,讓整個展場呈現的彷彿是展出前一天尚未做出最後調整的時刻,而這個展間的展出者也是最多的。

  從陳逸堅自己的《南國》等作品來看,以畫框作為主要表現,畫布上看來一片空白,當畫框隨著空間轉折時,畫布與畫框彷彿變成某種家具,這挑戰了畫框「去脈絡化」的合法性與畫布的「神性化」,當然這並非首見反思藝術機構與空間的作品,只是過去較多的呈現方式是宛若宣言似的單件呈現,而在「白立方之內」卻是以大量的當代藝術作品來堆疊與對比出其意圖。

  從現場陳逸堅在海報上將自己的名字打叉,似乎否定這是個展,而在展場來看,也的確不太強調個展的部分,從這個角度看,或許我們可以說,陳逸堅的腳色可能同時融合了創作者與策展人,這種作法或許有效,但是有時會引起爭議的原因可能在於策展人與其他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很容易混淆界線,而這個部分更是試圖打開展覽前世今生所看不到的部分了。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