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個展 」
分享 | 瀏覽數: 1536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個展 」

Author: [2016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02月07日 04時44分

  你對未來的想像是什麼?每個人對未來的想像或許不同,藝術家則是透過作品再現對未來的想像,以傳統沙龍形式呈現想像中的未來,那個由機器人代替人類參與戰爭毀滅一切後,讓機器人自身成為某種古典記憶,似乎也隱喻人類是記憶操作技藝的唯一傳承?

  121日至35日,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個展 」,雖然展出作品只有八件,但是形式多樣,包含平面繪畫、動力機械,空間及錄像裝置等,大部分的作品都以機器人的形象呈現,但是在沙龍式的磚紅色背景下,透過傳統油畫形式等呈現方式,結合當代館建築空間特色,凸顯出博物館的懷舊紀念概念。

   從走廊的<空襲>裡一列螢幕貼近地面破裂的鏡子,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以"媒體"與"反射"讓我們感受到黑暗中隱約出現的訊息,這些訊息其實無法被捉摸,但是這卻很點題的讓我們反思媒體所構築的訊息,讓破碎的接受者成為反射,這也回應整個展覽提名"不曾到來的未來",以此提問人類對未來的想像是建構在甚麼樣的媒介裡。

  而在這同時,整個展場也都充斥著<搶灘>所散發出來的各種戰爭聲響,在這樣的背景音中,觀眾看到最顯眼的可能是互動式的<搖搖馬>,在兒童投幣後乘坐的搖搖車基座上,擺置的是藝術家創造的持槍機械人頭馬,在戰爭聲響背景音中緩緩地搖動著,可惜的是在此我們其實無法分辨,搖搖馬是玩具還是戰爭後的紀念文物。

  乍看之下,展場中的繪畫似乎與<標本>、<搖搖馬>這兩件機器人外型的機械裝置格格不入,不過若果將這些繪畫視為文物,那麼畫面中肖像表皮融化後露出機器人內在,反而反諷的強調出現代主義式的英雄主題,也就是說原本強調個人特質的肖像畫,卻顯露出毫無人性的機器人內在,只是這個融化顯現的過程,我們依然無法分辨其目的為何?只是更加強了展場中作品作為文件的氛圍,而就整體展覽敘事而言,可能是比較遺憾的部分。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