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歷經成長的《銀河鐵道之夜》
Author: 蘇嘉莉, 2017年04月03日 13時37分
評論的展演: 《銀河鐵道之夜》
演出: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7/03/24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藝術節:2017台南藝術節
摄影:葉俍宏
載人歷經成長的《銀河鐵道之夜》
文:蘇嘉莉
(台南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生、戲劇系選修)
看完台南大學戲劇系學期製作《銀河鐵道之夜》之後,我們一群同學久久不能平靜,一直希望聚在一起分享內心的激動,因為這個如魔法般的劇場又一次以震撼的方式鞏固著我們對戲劇(drama)和劇場(theater)的熱愛。
這出劇由台南大學戲劇系與日本櫻美林大學合作、能祖將夫導演,以導演獨創的“群讀音樂劇”形式,加入宮澤賢治的詩作,對宮澤賢治兒童文學作品《銀河鐵道之夜》進行了再創作。這讓一部創作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成功地在時代不同卻紛繁依舊的今天,延續著對生命幸福和生命意義的追問、關懷。
觀劇後我的不能平靜是複雜的。
首先,作為一個從中文系跨進戲劇領域的人,我第一層直面的衝擊是美學上的震撼。以前我們在文學史上多次讀到布萊希特的“打破第四面牆”,但是今天,我親眼看見了布萊希特的美學追求真真切切地被實現的樣子。《銀河鐵道之夜》突破了文本的主導在我們面前證明了文本以外的元素的重要性,音樂、舞臺、演員、肢體、燈光、節奏……每一個元素都平等和諧地重要,文本從神一般無所不在的地位被請到舞臺上來握在演員手上,甚至被當做道具化身為飛翔的鳥,最後被安靜地放在每位演員的座位上,演員把文本放下、輕鬆走出。這是儀式,也是隱喻。
我們的同學、社區的民眾被選中、然後經過短期而密集的排練,他們成為了演員。但是在劇場中,他們卻又去掉了傳統“演員”的幾乎所有痕跡。在二十世紀劇場化巨流的承載之下,他們不再是經導演之手而被劇本牽線的舞臺上的棋子,而是復蘇成劇場中的人。
觀眾也得以在這樣的劇場裡面看到、感受到包含台詞對白(語言藝術)在內的真正綜合的藝術形態:日本演員井上大輔飾演被捕的白鷺鷥,當他就著具有台灣和中華特色的音樂和樂器聲跳起白鷺鷥之舞的時候,肢體舞動所傳達的生命活力和音樂背後的文化共鳴直戳觀眾內心;舞臺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裝置藝術,環形木台中間的水槽,象徵著銀河,它讓白鷺鷥、船難者、卡帕內拉(李鈺婷飾)、札內利(周韋廷飾)……落水,水花濺到觀眾席的第一排;對喬凡尼(簡韋樵飾)施行言語霸淩的札內利,在卡帕內拉犧牲自己拯救她之後,她手上的蘋果燈作為良心的詩意象徵,從暗變明;如史詩歌隊般,時而重唱式、時而合唱式的詩句朗誦揭露人物內心深處的聲音……語言藝術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歷經近兩千年的壓抑,得以重新在一般劇場裡嶄露頭角並施展魔力。
摄影:劉人豪
摄影:葉俍宏
劇作主題上對生命幸福和生命意義的追問是對我的第二大震撼。《銀河鐵道之夜》雖然彌漫著詩一般的意境和神秘奇幻色彩,但卻有著清晰的故事線:貧窮人家的小孩喬凡尼一邊照顧生病的媽媽,一邊等待出海捕魚失蹤的爸爸回來,在學校還要日日忍受札內利所掀起的嘲笑與霸淩。有一天,他和他唯一的朋友卡帕內拉無意間進入銀河列車,展開了一場奇幻的銀河之旅。列車行經不同的星座地點,也讓劇中人經歷一幕幕穿越生死的場景,直到高潮處卡帕內拉選擇以自己的生命挽救札內利的生命,喬凡尼與卡帕內拉“無論天涯海角都一同前往”的夢想戛然而止、悲痛貫徹天地,札內利手上的蘋果燈卻由暗變明。
導演的意圖直接而明顯,足以震撼到我重新去思考關於善惡拯救的問題。但前文所提到的劇場元素(如演員最後的輕鬆放下等安排)所產生的疏離效果,也足以讓我繼續保持獨立思考與批判立場:善對於惡的救贖真的只能一善到底?甚至直到犧牲性命才能喚醒包裹在惡中的善?被重重的惡包裹的善真的有可能被喚醒嗎?給我生命的媽媽,她會原諒我出於善良的犧牲嗎?媽媽怎樣才會真正感到幸福?人要怎樣才會真正地感到幸福?做了一件好事應該就會感到幸福吧……
摄影:葉俍宏
我最後一層深深的感動來自於由這出劇所建構的人與劇場的關係。能祖將夫導演的這出《銀河鐵道之夜》是日本櫻美林大學戲劇系的剧目,連續九年每年夏天在學校排演,甄選學生及社區民眾作為演員。台南大學戲劇系許瑞芳老師在日本交流訪學時看到劇作,決心將劇目帶到台灣。這次在台的演出,繼續沿用劇場化和社區劇場的導演思路,演員中只有一位日本演員,其他演員均由本地學生和社區民眾所組成。而舞臺設計、技術、燈光、音樂、服裝等技術人員也很大程度地實現了原班人馬與本土人才的融合式合作,聯合了來自台南大學及台南其他大學、藝術業界工作者協同工作,並讓劇作成為台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得到文化局等政府層面的支持與重視,讓一般民眾、青少年也有機會欣賞。老師們因著對藝術和人的關愛所作出的努力,讓我感受到台上台下,沒有哪一個人是明星,又每一個人都是明星,每個人,包括觀眾都是那麼重要。無怪乎祖能將夫說:“圓與緣的發音,在日語也是相同的,我們在圓形的舞臺前,是莫大的緣分。”劇場的故事結束了,但有緣因這出劇而聚首的人們,故事才剛開始,銀河鐵道列車的目的地不是重點,過程才是。圓形的舞臺也成為台前幕後工作人員與觀眾因這齣戲而締結的緣份的象徵。他們真真切切地把戲劇助人成長的精神在工作與生活中踐行著。
摄影者:葉俍宏
海報設計者:黃俞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