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時間的灰燼」邱承宏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1303

「時間的灰燼」邱承宏個展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05月26日 01時13分

  其實我們目前仍然無法證明時間本質的存在,但是我們的社會運作卻依靠對時間的共同想像,對於時間這個影響每個人的概念,成為許多藝術家思考的方向,除了測量以外,詩意的呈現,將物品象徵式的留下痕跡與等量對比,而這兩者正是藝術家所採的策略,在這個策略下,所拆解的是人類所遺留的痕跡,而也正是這個痕跡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

  421日到521日,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展出「時間的灰燼-邱承宏個展」,展出作品約十餘件,最為醒目的是《精神的重量》,大型的花旗松與大理石方塊各一,以金屬構件懸掛騰空,另外系列則是混凝土上雕刻出植物的痕跡,彷彿化石般的存在,比較特別的是《餘灰1367》是展場中兩盞燈透過展牆上的洞投射出兩個光點。

  在策展論述中提及,本展起于藝術家在台灣某處加工廠中尋獲的一批貨物,是約 500組由實木與大理石所製作的西餐餐具組,這些餐具是由台灣的大理石工廠及木工廠所代工製造,然而在911事件後,位於世貿大樓內的商場倒閉,這批貨物也從此被留置在工廠的倉庫之中藝術家在本次展出,透過等量物材及其物理屬性轉換為作品,如精神的重量中,以貨品原本製作所用到的物材(大理石、松木及不鏽鋼)為依據,再以它們在這500組貨品所佔的比例重量為據,重新將大理石原石、原木以及金屬切割出等重的原物料開展其創作,由此試著以另外一種形式來反溯生產過程,並將之展示在空間中;其他也包括在展場入口的第一件作品,《8:46》一張普通艷麗的早餐照,以911事件發生的時間為名,或者《餘灰1367》其實是對應911事件後,在世貿原址所投射的光線。

  其實不管觀眾是否能夠理解創作者的計畫起源,基本上在媒材與形式的掌握上,關於時間所留下的痕跡這件事,作者已經相當精準的呈現,如《精神的重量》中巨大原木的年輪,在對應到《北美花旗松》等混凝土系列,以人造的痕跡去對比出時間的逝去,這是種詩意的、刻意不準確的測量,彷彿在告訴我們時間的不可靠與絕對,強調的是個人對時間的感受。

  而若把911的敘事加入,的確是更能理解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只是相對於創作論述中,關於"全球經濟體系裡的台灣代工產業"的詮釋與討論,從整體展覽的敘事來看,反而有點摸不著頭緒,即便是《餘灰1367》,其實也可以從光線中被辨識出的灰塵去對應展名「時間的灰燼」,這似乎也呈現某些關於當代與議題給予藝術家們的壓力,關於議題連結的政治正確是否有必要?或許是藝術家們可以持續思考的問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