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微光闇影
分享 | 瀏覽數: 1410

微光闇影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06月01日 23時37分

評論的展演: 台北市立美術館「微光闇影」

  近年來各美術館關於攝影的展覽越來越多,不管是資深前輩的回顧展,或是以攝影作為媒材,在藝術的可能性上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對於觀眾們來說這是有較多接觸的創作媒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創作上使用攝影這個媒材,但是不限於攝影原有的脈絡,而當美術館意識到這點後,該如何回應也是很值得我們觀察的。

  311日到618日,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微光闇影」,由余思穎 擔任策展人,邀請何經泰、張乾琦、沈昭良等十餘位藝術家展出,除展出作品外,還有由劉振祥策畫的「歷史性的暗影」單元,介紹綠色小組等人的作品,展出形式主要是以平面攝影為主,包含部分空間裝置等,導覽中提及,「展覽以紀實為基礎但超越紀實,找尋不滅的靈魂。」是相當準確的主要調性。

  從紀實攝影的基礎來看,張乾琦的《Side Chain》與何經泰的《工殤顯影》系列早已經是台灣攝影史中紀實攝影的經典,在這次的展場中,透過圓形展區的設計,讓這兩組以人物為主的紀實攝影在牆內外同時展出,這種展區的設計讓人想起宛如羅馬萬神殿,每張照片像是凹格神龕,每張照片凸顯出各自氣質的同時,也呈現觀眾與被觀看者的關係,這的確也呼應策展人的企圖-「找尋不滅的靈魂」這個主題;此外,包括沈昭良與潘小俠,這兩位攝影記者出身的攝影師,以精準的鏡頭語彙表現出紀實攝影的不同面向,不管是《玉蘭》的敘事或是《艋舺-醉巡》的局部,都呈現出都市中產階級陌生的世界。

  站在紀實攝影的基礎繼續尋找,我們可以看到侯淑姿的新作《Japan-Eye-Love-You》,配合扮裝與活動影像,侯淑姿新作的確是值得一看,從紀實出發的探詢,是在敘事上對紀實與象徵的運作發出探詢,侯怡婷的《歷史刺繡人》則是從媒材上出發,將老照片中的女性象徵物以刺繡的方式加強呈現,巧妙的結合現成物的概念,將歷史照片視為超越紀實的起點。

  若果以紀實攝影作為起點來看攝影的可能性,這的確是個不錯的發展概念,當然我們也期待以美術館的資源能夠對此投入更多的探索,畢竟在當代藝術領域已經有許多藝術家以攝影作為媒材,只是缺乏脈絡化與理論化的整理與討論,例如在形式上加入拼貼後,攝影本身的超現實意味如何與紀實的本質互文?甚至是加入現成物在紀實照片時,紀實影像作為文本的可能性與邊界,這些都是在本展後相當值得討論的脈絡,相對於國美館在台灣攝影史的投入,北美館有自己在當代藝術的優勢,或許可以更明確的邁出更大的步伐,尋找當代攝影的可能性。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