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它 between | 陳思宇個展」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07月13日 15時18分
猛一看似乎是無序的現成物與雜亂的街景再現,然後透過空間架構與閱讀,藝術家可能試圖帶領觀眾進入的是關於"再現的框架",這些現成物與街景本身原有的功能性被剝奪,但是又非象徵,而是成為展覽敘事的語彙,與現實成為對比,進而成為再現框架的寓言。
7月1日到12日,荒原藝術展出「與它 between | 陳思宇個展」,走入展場即發現右邊牆上有巨大的街景投影,投影中各色的街景裡有著不同物品又同尺寸的框,框中放置液晶螢幕展示的是觀眾的身影,另外兩面牆上有小幅攝影,影像中老房子的雜亂物品則是被藝術家取其一放置在展場,另一邊則是由七張較大幅的廟口影像圍繞的空間,同時播放廟口的背景音,最後則是特別隔出來的小空間,盡頭是個準時的日曆,日曆上則是有時針與分針,但是時間卻又不準確,藝術家同時也邀請觀眾將到訪時間寫在紙條並放在牆上,牆上也書寫著"紀念"兩字。
長期思考再現的藝術家們,有時會開始思考關於再現的框架,也就是觀眾是如何理解作品,在加入觀眾的理解後,這些新的詮釋有時會引發觀眾個人的敘事,陳思宇個展以空間、現成物等建立觀念的框架,帶領觀眾進入理解這個再現的過程,當觀眾以身體進入空間時,即進入藝術家的思考架構中。
所以我們可能要以展覽整體來閱讀,從大幅街景投影開始,藝術家很明顯的以不同的媒材呈現"再現",並且以觀眾現場參與打破再現的時間維度,也引領觀眾進入展覽敘事中,接著兩組老家照片與現成物挪用,利用觀眾在照片中一堆雜物中尋找現場現成物的過程,隱喻功能性的失去,而與現場對比出影像敘事,這樣的對比在下一組廟口影像更進一步,藝術家將廟口影像本身布置成廟口的空間將觀眾包圍,歷經上個對比的觀眾此時可能更能理解影像與空間互文的敘事架構。
而最後的狹小空間中,準確的日曆與不準確的時針同時將現成物的功能性拉回來成為對比,也呼應最開始的敘事時間維度,當觀眾將自己當下的時間貼在牆上時,展覽的再現敘事也頭尾呼應的完成,以簡潔的敘事架構與空間框架來進行展示,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不小心觀眾可能會錯失進路,不過作者從DM上就以挖空的形式進行暗示,可以說是有一定的完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