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兩光之地」廖建忠個展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08月05日 04時32分
"兩光"在台語中大致是形容不太靈光、效果不彰的意思,以「行至兩光之地」為名的展覽,談的是藝術家身處的處境?抑或是對大環境的嘲諷,其實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在展場裡的作品,不只是看來"兩光",甚至就是假貨,都是無法擁有功能只是模擬現代產品外型的作品,或許我們可已思考,其實藝術家展現的兩光是藝術中那無效的"再現"。
7月15日到8月12日,伊通公園舉辦「廖建忠個展-行至兩光之地」,展出共六件作品,主要是以木材與塑料以一比一比例模擬工業產品,如工業抓斗等等,有些是一般人少見的如大型抽水機,也有街邊常見的貨車廂與車庫,甚至還有家戶必備的沖水馬桶等,有趣的是馬桶內有水在循環,而大型抽水機的軸心也緩緩轉動,連車庫鐵捲門下都放了台小小的玩具車,將鐵捲門很兩光的卡住。
"擬真"大概是入眼的第一印象,可以看到藝術家展現的是強烈的擬真再現技巧,然而這與傳統技藝炫技的再現現實不同,如果再現對象物不是藝術家的目的,那麼這些擬真作品所試圖傳達的是什麼呢?如果只是要拿掉產品的功能性來談其他的概念,或許現成物挪用會是個更常見的做法,但是顯然這也不是藝術家的目的,畢竟藝術家在擬真上所花的功夫的確毫無疑問,順著這樣的提問來思考,我們可能會得到很常被拿來形容廖建忠作品的形容詞"徒勞"。
這些藝術家徒勞其心力所製作的作品,完全是沒有功能性的,而且藝術家還在這些該有功能性的地方放上了小小的嘲諷,例如馬桶裡循環的水或者卡住鐵捲門的玩具名車,這些水或是小玩具車都提醒我們這些物品所無效的部分;只是這不由得讓人思考的是,這樣的嘲諷對象是原有的對象物如鐵捲門這些日常用品嗎?還是嘲諷藝術中的再現本質?
當然,另一方面我們也可說這是藝術家在自我解嘲貧窮者對於慾望的顯現,如過去其作品「機車人生」中的哈雷機車版腳踏車,或是這次展覽中鐵門下的小小賓士玩具車,但是那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消防栓箱等卻毫無這些特點,不過有趣的是在這些日常用品中,唯一一個非局部的物品正是沖水馬桶,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的聯想,很容易將沖水馬桶與藝術史裡關於現成物挪用的重要作品-杜象的小便斗做出連結,或許可以試著理解藝術家漸漸地從過去的"徒勞"中走出,走向對藝術中關於"再現"的嘲諷,只是,不是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