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10月19日 02時35分
評論的展演: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當同志議題在政治上的進程已然走到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程度,向來在各種議題上自許前衛的藝術領域是如何回應同志議題?當我們從媒體上宣稱「亞洲地區有史以來第一個於官方美術館舉辦的 LGBTQ 議題主題展覽 」的展覽來觀察到某些面向時,或許是個很好的起點,我們可以試著思考,官方美術館回應議題時所呈現出來的狀態,也許正是議題目前再繼續往下走時所遇到的困惑。
9月9日到11月5日,台北當代藝術館與香港驕陽基金會合作舉辦「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展出由胡朝聖擔任策展人,邀請香港、台灣、中國與新加坡等地22組藝術家,展出51件作品,展出作品以二戰後為主,包括繪畫、裝置與錄像等,同時也舉辦多場講座等相關活動。
走進展場許多人首先駐足的就是關於同志運動的歷史回顧牆面,尷尬的是,或許媒體沒有認真看這個部分,歷史牆上寫明了國美館在2015年曾經舉辦過由陳漢聲策展的「你雙眼闔上我滅亡」,當時展出的文宣中明白的提到,「透過藝術,『你雙眼闔上我滅亡』展將帶領觀眾去思考「多元社會、婚姻平權」的可能性與發展性。 」 ,所以我們至少可以知道,「ㄜ,『光.合作用』應該不是第一個官方同志議題展。
不過這個誤會可能也顯現出同志議題在官方美術館的景況,即便是在官方層級更高的國家美術館展出過,在媒體的記憶裡似乎也是不存在,當時的廣告文宣明顯也不如本次展出投入,此外,「你雙眼闔上我滅亡」的展出藝術家相對於「光.合作用」來說普遍年輕許多,可能可以說是某種年輕人的衝撞,而這樣的衝撞以今日來看,或許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光」展的確呈現了許多同志的生命情境,例如說陳建北的《介面》或是楊嘉輝的《消音狀況#5:消音合唱》等,但是這樣的情境也完全可以指涉其他被主流社會打壓的族群,當策展人集合這些作品又以"同志"議題為名時,展覽本身所試圖觸及的議題就會很吸引人注目,同志議題除了呈現生命景況以外,難道別無其他?
的確,這個問題本身在運動領域可能也尚未有解答,只是如果我們相信藝術提供這個社會另一個思考場域的話,針對創作議題若只是挪用象徵,在指涉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更強力的連結與層次,只是挪用古典繪畫作為象徵,可能也只是很古典的再現;若就議題而言,或許溫馨的《一一》系列以扮裝議題碰撞常見的二元論述,或許更符合需要透過藝術去探討的層次,從這點來看,作為同時參與「光」與「你」兩個展覽的藝術家或許就不是意外。
當然在官方美術館展出的作品不見得就代表了當下藝術領域對同志議題的思考,更多的其實可能是主流文化吸納的篩選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展在文宣明確的表達出該展是個"愛情的政治宣言"而不涉及議題的確貼切,而我們也期待「光.合作用」果真能展如其名,以作品散發氧氣,讓主流社會能有更多元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