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435的奇蹟
分享 | 瀏覽數: 1527

435的奇蹟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2017年10月25日 18時12分

評論的展演: 《嗚呼哀哉》、《看見看不見的II─依地創作》

下午看組合語言舞團的《嗚呼哀哉》與晚上壞鞋子的《看見看不見的II─依地創作》都在板橋435藝文特區演出,同一天的演出,都在空間上,玩出了可能與想像。


圖版提供|組合語言舞團

組合語言的《嗚呼哀哉》在435藝文特區正門口巴洛克建築內的禮堂空間,軍方退輔會時期的中正紀念堂,現改名為枋橋大劇院,名稱改了,仍舊是軍方舊式禮堂的樣式,前方有個舞臺很高的鏡框劇場,觀眾席的地面前高後低的傾斜。有著24年歷史的組合語言舞團,這回啟用年輕編舞家與非舞蹈出身的編舞家,譚天、林貝諭、張雅為、李承寯、王珩的組合,也大膽的用了禁忌觸霉頭的「嗚呼哀哉」為舞作名稱,年輕、非典型的創作者們自然在空間上也捨棄了鏡框劇場,巧妙翻轉以整個劇場的中軸為演出場域,像自鏡框延生出來的展示區域,觀眾沿著兩邊由低到高傾斜的地形而坐。


圖版提供|組合語言舞團

將表演從經框舞臺拉大到整個禮堂空間,是很大的挑戰,不僅在燈光音效上,舞者的調度動線都得拉大戰線,吃力而不討好,但若不放手一搏,效果也許天壤之別。四個段落的創作各自獨立,卻透過整體一致的設計,段落間的串場,將四支舞碼串在一起,少了這部分,四個段落各自鮮明,好壞差距各自競爭。在這個戒嚴時期建成的禮堂空間中,「嗚呼哀哉」顯得是在告別過往威權,告別昨日,迎接未來。空間的運用有了弦外知音。

而晚上壞鞋子舞蹈劇場的 《看見看不見的II─依地創作》,就是ㄧ個以435藝文特區為基地,三段沈浸式的環境劇場。各自在不同的空間場域展開魔幻的旅程,第一個作品非常震撼,戴著狼頭面具的西裝男在白色的沙地上鏟起土丘,在夜色與環境的燈光氛圍中,創造出驚人的意象,不過當他退至矮樹叢旁,脫下面具,露出沒有眉毛的光頭,退去衣物,露出沒有陰毛的女體,開始在綠色草地上,在節奏強烈的樂音下,開始與手上的光線搖擺共舞,那超現實的畫面,從此將烙印在觀看者餘生的記憶之中。這是李南煖自導自演的的「ㄇ計畫-秋」。


圖版提供|壞鞋子舞蹈劇場

王玟甯的「Oiseau鳥」,基地選在有著泥土地的幾株大樹間,樹上一盞盞的燈泡,櫛比鱗次的樹幹,伴隨夏夜晚風,未演先醉的節慶氛圍,表演者各自不同的身體特質,在土地上在樹幹間,遠近動靜,都將這個平凡不過的樹下休憩地,妝點得如此魔幻。

林宜瑾的「逝水間」基地,竟然是在一間屋頂已頹圮,淹滿水的廢棄破屋中,觀眾得赤腳進水淹小腿肚,不然得在屋外透過爬滿雜草的窗戶,或是爬到傾塌屋頂的牆邊觀看,現場水中的伴奏,身穿胎衣的男女舞者,划起水花波光粼粼舞動於觀眾之間。

這一晚經歷的神奇經驗,遠超過表演或是空間本身,創作的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這一日435藝文特區之行,不論是劇場或是環境,都是難以重製的體驗。


圖版提供|壞鞋子舞蹈劇場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