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繭自負」楊依香個展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11月18日 02時34分
評論的展演: 「作繭自負」楊依香個展
理解繪畫的進路有很多種可能,畢竟繪畫經過如此久遠的發展歷史,已經乘載了許多的概念,但是以展覽作為平台,透過裝置手法來更趨近理解藝術家的思考,這種方式並不那麼常見,或者該這麼說,準確的將繪畫與裝置融合在敘事中的手法是少見的,畢竟現成物挪用與繪畫在指涉層次上有所不同,如何統合在展覽敘事中對藝術家來說是個需要嚴謹思考的過程。
10月14日到12月25日,十方藝術空間展出「作繭自負」楊依香個展,展出形式以繪畫與空間裝置等十餘件作品,走進展場一樓就看到一個超過百公分大的巨大繡框,從繡框中延伸出絲線到一旁的五個扭蛋機中及地面上,線的終點則是繭,而同樣的線性則是在二樓的另一組作品<35>中連結了繪畫與跳馬,有趣的是,這些線性同時也只出現在全場唯二的畫框中,在展場中恰好是頭尾呼應的位置。
從傳統的畫面風格分析來看,畫面充滿白色調,這些充滿層次的白色同時以質感分辨出不同的空間調性,那些流動的痕跡將空間層次壓縮、脫離了現實空間,也將某些可被辨識的象徵物縫合於其中,而這些白色在展場也延伸至現成物,那些線性延伸至繡框、扭蛋機、跳台或繭,也成為繪畫與現成物中的連接。
現成物挪用與繪畫在象徵的指涉上之所以難以準確的連結,主要是指涉的層次不同,過去傳統繪畫本身只有乘載"再現"來試圖說服觀眾,當觀眾被說服時,繪畫本身即被遺忘,但是藝術家使用現成物時,物體本身帶給人的經驗或體驗卻是與其象徵相互辯證,不過在本展中,藝術家卻聰明的利用"框"的概念來連結這兩者。
藝術家在唯二兩組繪畫的框上局部切斷並從中延伸出線材,甚至在<35>中延伸至跳台,這作法精彩在框本身常是定義繪畫合法性的物品,由此連結繪畫與現成物的指涉層次就相當合理,並且讓繪畫與現成物的指涉在展場延伸成一個更完整的敘事,繪畫的指涉開放性與現成物的辯證在整個展覽中將敘事收縮至一定的範圍,並在空間中被閱讀。當然,這種作法下,只要離開該空間,畫作本身的獨立性依然存在,這也是聰明的部分,那些指涉與象徵依然有足夠的開放性,而展覽就更展現了藝術家每次的獨一無二的演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