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外的軌跡,一條名為劉秋兒路徑
Author: 劉文琪, 2017年12月20日 10時58分
評論的展演: 一個月的藝術家日常觀察,劃外的劉秋兒
時間:2017.11.某天-2017.12.1
「劉秋兒」是無法只用某一個邏輯的架構去談論的創作者,我想描寫的「劉秋兒」,不 是單僅是社會的、藝術的,而是一個在日常經驗裡活脫脫出來的人。形而上形而下的日 常生活與思辨的「劉秋兒」。這也是認為更貼近劉秋兒的創作方式,他如何用一個連動 的生命經歷體現他在城市移地個人到整個社會的藝術思想。用零星一個多月的日子去描寫我所知道的劉秋兒,一個在台灣的體制裡生活著的 「劉秋兒」走出來的路徑。這篇散文體,就是一次軌跡、二次軌跡堆疊出來對「劉秋兒」 的思想的輪廓。 我想扯一句劉秋兒在描述作品常掛嘴一句話: 「啊!其實這些攏系黑白講ㄟ啦!」正因為 他「黑白講」,比起立竿恍見神性的影,秋兒談話裡他丟擲都是一個日常流變的問題, 如同他不斷出現在作品裡的「黑色晶體」,他叩問的是一個生活裡面對體制不斷變動的身體與精神辯證,而這該是永遠沒辦法拋擲出絕對的回答。
圖/一件有塗抹黑色晶體反穿 T-shirt 的劉秋兒背影。(攝影/劉文琪)
***
第一次對劉秋兒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個「很會貼黑膠帶的人!」。 某天下午,從捷運奇岩下站走到即將要收攤的一年畫廊,去看最後一檔為期只展覽四天的劉秋兒在沖繩「胡差」(Koza)駐村的個展:《胡差風景照》。一年畫廊 與一般白立方的展間不同,是家庭式格局區隔的空間,記得那次走進《胡差風景照》,整個視覺上最深的就是展場布置,除了牆壁上劉秋兒用一節節黑色膠帶將 塑膠夾鏈袋黏於牆壁,區隔在一年畫廊居家式的隔間門口上,都可以看到劉秋兒黏上五六條的黑色膠帶在整個展場飄動,同時每區入口黑膠帶上再黏上小碎紙張, 上頭奇異筆歪扭寫著「吧」(吧檯吃飯)、「錄」(錄像展間)、「工」(劉秋兒工作區),整個展場散發出極具功能性又歪斜手感的ㄎ一ㄤ,怪異被一種身體的詩性 以一種極其幽微的身體感受所包圍。
***
我走進展場中一間寫上「錄」的暗黑空間,用手撥開幾條黑膠帶劃過眉梢。 幾張木頭小椅子擺著,歪斜的畫面投影在空間角落,身體被帶進一個晃動的黑白影像,通往沖繩「胡差」(Koza)的晃動的草叢影像之中。一切極其細微的黑白粒子風景,原以該是進入某種沖繩鎖定歷史性的時空,卻搖晃像是目的地的日常,唯有腳踏車的身體速度帶往無所止境的路,穿插浸潤在日記體一般新細明體的字樣與影像,於是你唯能所依循的是影像與文字帶領到一個極具私密所劃出的地理、 時間、節氣的維度,非地圖上標誌出來的任何一條路。
***
在異地晃遊時如果是「閉上」 ,其行走該是一種心情面對陌生?看到的風景會是什麼?觸摸到的景致會是什麼? 如同循著秋兒搖晃在沖繩地區不知通往何處的駐村風景?「閉上」其邁開不是一種到回大歷史古道回返與懷舊,或已經開發好的觀 光亮麗尺度裡。一顆好奇心多一點的旅者,「閉上」所前往的是更多的直覺與未知,行走出來的成為私藏軌跡。「私藏」是人活著用自身經驗,對某件記憶保存著情感的收納。田野成為無關乎大歷史的追尋或返回,而是一種個人詩意旅行擺動,如此才不會復返在過往的通道上。
***
在劉秋兒一則網頁上《尋找》曾看到他開頭曾寫過一段: 「夢裡早已存在一座美麗 的城市,尤其擁有一座非常漂亮港口的城市。政客們看不到,商人們找不到,您 說我們活在這裡,到底在尋找什麼?ㄡ!您也不知道…其實眼睛張開是註定找不到的,真的!」劉秋兒曾描述他曾經歷過一段台北隨處而居的日子的總結: 「隨 時要走變成最踏實的想法。」我想那條黑膠帶是劉秋兒在山林與城市裡旅人的印 記,拉出一條 纏繞出秋兒隨時因不同時期自身改變的生命狀態。 「閉上」的身體移動亦如「塗抹」的《圖抗系》擴張。秋兒用身體填補在所有書寫的身體與自身系統的觀點裡外,語言與身體互相吞吐著氣息,那影像如同在秋 兒在沖繩無止繞境又繞境的路徑時間裡滑移,在那個如太陽體系般定律的多重殖民歷史裡,保有個體的私密,文化積累所構築是無形風景,其構築該從的是個體的史觀開始。
***
旅人有一個習慣,一泡尿與所尿的地點留下的軌跡,那泡尿有一天會終將隨陽光 蒸散,但你可以感受在某一段無名草叢裡,身體與尿液接觸那裏空氣時的溼度與 感受。我們可以選擇公廁,一個歷史劃定你身體所在放置的位置,灑進一個安全 的放風時空,就捲入公用下水道,台灣的現代建築的公廁美學也都大概那樣,但 是哪天晃到了荒郊野外,每一次的都是私藏的經驗,因為所有濕度與受風的力道 尿的感受將會有所不同了,於是你一尿便尿出一個個人的尿道生命經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