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台藝「空氣草」
分享 | 瀏覽數: 1771

台藝「空氣草」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7年12月30日 03時16分

評論的展演: 空氣草──當代藝術中的展演力

  或許不如兩藝大校長辯論吸引人,但是從展覽或許比較能看到藝術大學的努力方向,台藝舉辦「空氣草」,持續「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的走向,連結過去老舊眷舍與校園內美術館作為展出空間,並且更進一步發揮地理位置的特性,舉辦多場相關活動,讓我們看到台藝大逐漸累積出自己的方向。

  1116日至2018114日,台灣藝術大學舉辦空氣草─當代藝術中的展演力,由張君懿擔任策展人,共邀請法國、瑞士、美國及臺灣共22位藝術家參展,展區包括有章藝術博物館與北區藝術聚落,除了展覽外,同時也舉辦多場座談會與工作坊,亦可見校方在推廣上的企圖心。

  從展出藝術家與作品來看,與過去的視覺藝術相比,有更多的劇場領域藝術家參與,從作品上也可以看到對視覺與表演藝術領域的抽象概念思考,例如河床劇團與克里斯汀・赫佐的作品,這明確的回應了策展人的文論與企圖,以觀眾的身體與身分透過體驗結合兩個領域,從展場空間敘事上來看,這兩個作品的對比也讓相關的思考更進一步,這可以說是策展人重要的功能之一。

  利用過去老舊眷舍作為展出空間的"北區藝術聚落"在去年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即有不俗的表現,而這次展出的藝術家透過長達數月的停留與思考,對眷舍的過去與現在有更多的回應,例如何采柔與黃思農的《254 yen》,透過虛構手法回應展場中過去闖入者留下的物品,進一步透過空間特性把觀眾拉進敘事中,相對於博物館中的展出,這更加深了觀眾的體驗。另一個回應空間的精彩作品是蔡影澂的《No.212》,作者重新透過現場寫生將社區花草以釉彩方式製作水池磁磚,而透過水池的波光瀲灩反射中,真實花草與所再現的花草一起在隱約透露出來,只是對觀眾來說如果只是匆匆而過,極有可能忽略這個不顯眼的作品。

  整體來看,除了展出作品以外,展覽團隊的努力是相當值得肯定的,作品與藝術家的相關資訊有一定的完整度,這點在許多的展覽中是少見的完整且開放,同時還舉辦十餘場座談會與工作坊等活動,可以看到推廣上的用心,這點對當代藝術是相當重要的,就推廣而言,台藝的地理位置更令人覺得親近,戮力於推廣也更能發揮藝術大學本身的影響力,事實上,有足夠的推廣才能累積這個社會對當代藝術實驗性的支撐與信任,期待台藝團隊能持續這樣的方向。

 

 

 

相關評論

展演追憶筆記:談「空氣草」的植物性意象及其強 ∕ 弱策進 --- 王聖閎

跳舞的空間—談「空氣草 北區藝術聚落 B」發生的事 --- 樊香君

從「空氣草」到「交陪境」:談一種原生性藝術理論的可能 --- 王聖閎

空氣草還有話要說──看臺藝大張君懿策展《空氣草》 --- 黃海鳴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