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外的時間
Author: 許家峰, 2018年01月05日 14時12分
評論的展演: 佈展中- 李基宏個展
時間: 2017.11.15-2017.12.31
地點: TKG+
再談論這展前,我想先描述一部電影的故事架構;男主角在派對中,一位年老的婦人交給他一個懷錶,幾年後男主角來到一處俱百年歷史的旅館渡假,老房務員覺得他很面熟,一天因一張照片牽引出多年前送他懷錶的老婦人可能與他的關係,他開始調查,但老婦已逝世多年,他決定藉由催眠的方法回到過去,經不斷的催眠後,他終於回到七十年前,除了遇見年幼的房務外也見到了女主角,原以為一切就此幸福,然而男主角口袋的一枚硬幣將他拉回到現在,而他再怎麼催眠也無法回到過去了…,最後抑鬱而終並在另一個世界相見...。
我試著假色性建構一個故事;男人接到一個展覽的邀請,並在二樓的空間規劃出一個創作流程。,模擬一個日常創作狀態有些不同的是多了期程的起迄告示。男人重構日常,也透過影像記錄模擬日常,這樣經常性的重覆偶爾會因外務而錯過或漏失掉些什麼,但整體是順利的,過去式、過去進行式、現在式、現在進行式、未來式…,男人不停地與影像中的男人\環境重疊,不停地發生關係,現場的物件,部分也隨著攝影機的攝入與移動,悄悄的改變它們的時空狀態,最後男人把記憶卡置入12月31日的卡槽內,一切又回到他原來的真實現狀中。而整個狀態都早已被「佈展中」給計算好了,有開始就會有結束,就「佈展中」的狀態還可持續發展嗎?不可以也可以,不可以的是年份、日期、時間已斷掉了,無法接續,但型式上卻可以繼續發展\重覆無限循環。以上是個人很主觀的發想連結。
這個展很有動態感,可能命名關係以即用膠帶張貼的字樣加上粉刷過的邀請卡,也有可能是方方正正的展陳配置,像被格式化般有明確的動作流程,也有可能是正在進行的影像裝置推動著,更甚原本要在場的藝術家因教學外務因素而缺席所加持著,至少我是這樣覺得。整個展陳配置很像大框包著小框,實體框又被投影框覆蓋著,有如影像中的跌影被逐一地分離排列組合。另外我也在想藝術家不在場時刻,是否意謂穿越設定好的狀態(展覽),它是在「佈展中」有機的發生,也是佈展中隨機的變動,但也可能是抽離\身份的轉變。
在這展中物件的呈現因時間而展現出多重狀態,並以一種無目的性的目的性持續發生(指塗白牆與其影像)。
展場中記憶卡與擺放卡槽上的日期與藝術家\觀眾是某關係的接連與斷絶,我在想第一天是否在建構一個狀態供接續下來這一個半月的模擬範本,還是藝術家已先在之前預演影記錄好了(這我没確認),另也没有一位觀眾可以看到最後一天記錄的影像,而這是否象徵外顯(可被看見)時間的限制和壓迫。然當「佈展中」結束了一場模擬日常狀態後,藝術家反而又回到了原有的日常創作的常態中,繼續被時間的限制和壓迫追跑著(反而無法被看見)。
最後,由於視力關係,實際影像的呈現與機器擺放位置,藝術家怎麼執行一日的行程,因不見故不多述。但觀展時藝術家因故缺席,某種程度,我覺得是貼切這展名\狀態的,也許是意外收獲也說不定。
p.s:第一段所描述劇情來自80年代經典鉅作《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由於它是經典中的經典,我純粹是想強調時空跳躍輕科幻這塊。
相關評論
【總監筆記簿】頁十一:活著,就是佈置“我”的物態 關於李基宏的「佈展中」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陳泰松
還給攝影一具身體:從〈銀鹽的焦慮〉談攝影實踐論的建構 --- 王聖閎
從攝影實踐的擴充到學院困境:也談《新活水》上的攝影論爭(上篇) --- 王聖閎
望向時間的深邃地層:談李基宏「佈展中」的工作中影像 --- 王聖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