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町—庖廩之所」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8年01月26日 02時16分
評論的展演: 新富町—庖廩之所
市場大概可以說是在地文化具體而微的所在,一個都市的歷史常常可以從市場的興衰中看出些端倪,也因此,市場常常是藝術介入社會時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場域,在這個開放的場域中,藝術介入如何跨越舊有的型式,尋找到足以被辨識的邊界,進一步得以與場域保持可能性,甚至成為推動改變的可能之一。
1月18日到3月18日,新富町文化市場舉辦「新富町—庖廩之所」,延續15年「新富町游奕」展,再度由陳永賢擔任策展人與「游奕團隊」再次聚焦在市場,並且以攤商為主挖掘更細膩的故事,呈現出市場作為不同人群的開放場域中的不同脈絡;展出作品包括攝影、錄像等共十餘件現地製作,除了在展場中展出外,也融入在市場攤商的空間裡。
從作品形式來看,可能還是會被辨識為傳統的媒材,例如攝影或是錄像等,但是仔細看卻可以發現這裡面所呈現的可能不只是浮面的市場眾生相,也不是以自己的想像打斷原有的場域,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創作團隊以此歷史空間為起點,向外擴張到相關街廓的攤商,策展人透過歷史建物與人物作系譜式的探討,並且試圖作為展覽的基底,例如原有製冰阿嬤可能是唯一還在歷史建物中營業的攤商,在改裝後依然被保留,為附近攤商服務,而製冰阿嬤的空間位置就被策展人透過巧思,以自身對望來凸顯;同時就在這些攤商的攤位上,也都有他們自傲的舉起自己商品的形象。
即便是傳統的攝影型式,我們都可以看到展出作品中有一大部分是由攤商本身的表現構成,例如《職人圖》呈現的是攤商的工作內容,透過虛擬實境的方式更細膩的看到我們日常食物是如何由這些職人所製作,另一方面,《邂逅威爾第》邀請聲樂家在市場現場演出威爾第名曲,市場的日常持續中,攤商與遊客觀看著的同時,部分攤商也參與演出,市場的歡樂情境融合精緻藝術與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透過邀請攤商用U字形手勢拍照(新富市場造型),連接新富市場與攤商彼此之間的關係,加強對該空間的認同。
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本展對當地攤商的影響可能比走馬看花的觀眾還大,或者說,這些作品的背後,展現的是藝術團隊在此蹲點的結果,那些被接納的作品,代表著攤商的認同,對於開始立足於此的空間團隊來說,可能是個很好的起點,藝術尊重在地,並且挖掘出在地足以自傲的職人文化,成就彼此的認同,而這些認同可能就為新富町這個空間未來在此繼續發揮影響力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