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藝術家的戰略思考「游擊隊」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8年02月02日 02時45分
評論的展演: 游擊隊 Guerrillas.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這麼看,面對已然失效的過往經驗,年輕世代依然面對著巨大的壓力,那些失效經驗構成的現實,依然讓新世代找不到出路,只能以游擊隊的方式,非正規的將存活與戰爭融合為唯一的現實感受,這或許是不得不,然而游擊隊的特質也可能過於相對性而失去戰略的前瞻性,只剩下前衛戰術本身,而戰術只能成為自身,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藝術戰略,可能是下一步值得觀察的部分。
1月13日至2月10日,非常廟展出「游擊隊」,由林裕軒擔任策展人,邀請新台五線、復興漢工作室與When pigs fly團隊展出,展出形式包括錄像與現成物挪用等,其中包括新台五線的舊作<半島之戀>系列,復興漢工作室的棘皮生活系列影片等。
從邀請的作品來看,策展人的企圖相當大,即便是自稱游擊隊,但也是試圖拉出一個游擊隊的歷史縱深,延續出某種年輕藝術家的近代反抗史,透過這個反抗史的描繪,讓觀眾看到的是這樣的反抗與更早以前的藝術家的反抗是不同的,這樣的反抗是透過擬仿,對抗主流社會對藝術的想像,例如新台五線的<半島之戀>。然則這樣的虛無一方面需要對當時的社會對藝術的想像有所理解,另一方面則是啟人疑竇,現在的年輕藝術家所面對的環境與十餘年前是相同的嗎?或者說,策展人或許可以更為自信的將When pigs fly團隊獨立展出,不需要依靠歷史來給予當代年輕藝術家反抗的起點?
畢竟從When pigs fly團隊的作品來看,本身已經十分的精彩,透過將策展人懸空的過程,身兼策展人與創作者身分的林裕軒同時也夫子自道的直白描述出當下的感覺,一個被藝術家們懸空的策展人,依靠創作者起飛,但卻也將性命交付在藝術家手上,如果將起飛視為對未來創盪藝術圈的想像,點題的地方在於,這只是人工的懸空,而非自然地飛翔;而牆角手機上,播放的是宛如YOUTUBE上,各地民眾拍攝的UFO影片,只是這個影片中混雜的是策展人的人形氣球,這樣的首尾呼應更為完整,<WHEN PIGS FLY計劃>顯現的是年輕藝術家與策展人的處境,同時也呈現對藝術場域中策展人的想像,包含了權力機制內在的關係與混亂,也小小的嘲諷了策展人的外界形象。
年輕藝術家的戰略思考在藝術史上常常是前衛藝術的起點,或許台灣當下的環境讓年輕藝術家更覺嚴峻,但是戰術是戰略的執行手段,毛澤東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台灣美術史可能已經走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從年輕人自身的處境出發,或許才是可被期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