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水麗-走進水紋與光波的宇宙
Author: 蔡明君, 2018年03月21日 08時35分
評論的展演: 三點水麗--徐嘒壎 個展
從字形來看,「三點水麗」是「灑」;但從讀音來思考,三點水麗有好多字,其中包括了很有趣的「沵」。「沵」有河水水滿的意思,從字型來拆,是「水」加上了「尒」,有種人站在水邊離得很近的感覺。這個景象,彷彿反映著人對於滿滿河水激盪地奔過腳邊壯麗而危險狀態的好奇,是那樣的立體。
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自由聯想的觀眾而言,徐嘒壎的作品就像她展覽的名稱那樣引人入勝。
2016《微分影像》個展,一個個清晰可辨的米粒、蘋果、英式杯盤與百葉窗,在他們有時幾乎劇烈有時又彷彿靜止的動作裡頭,累積了時間的狀態,像是透過那個凝視的鏡頭,創造了一個可以扭曲時間的蟲洞。而2017的《三點水麗》則是將觀眾拋入了一個不再有明確距離與尺幅的宇宙,漂浮在展場中那些因為光的穿梭而不斷改變空間感的物件,不再確切地表明身份,包覆著我,以彷彿慢動作的速率生成新的尺度,邀請我到裡頭漫遊。
若對徐嘒壎的創作有所瞭解,便會曉得她作品所拍攝的對象,多是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物件。然而在《三點水麗》裡頭,去知道這些其實無法清楚分辨的物件是誰,並不重要,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們會出現在日常生活裡頭,而此刻,我們與他們的關係已然完全改變。貼近極小或極大的物件,實質的距離差異,會讓我們與物的關係在身體感與視覺感知上完全改變。我們的存在狀態,因為大或小、遠或近、群眾或獨自,都有所不同。而在觀看這些顯然是微觀因而顯得巨大像是可以包容我們的物件成為空間時,我們得以在房間桌上的一方角落與偌大宇宙之間穿梭。
若在黑暗的空間裡,有光,我們便看得到浮在空中的的塵以及氣流的方向;若在極小的尺度中,有光,隨著不同的角度,我們便看得見那微小範圍中原本我們並未意識到存在著的凹陷或突起。光的反射讓我們看得見,質地、色彩以及外觀形狀;光穿透物件的折射讓我們看見原本看不見的,顏色、曲面與物理構成。而光在徐嘒壎的作品中還帶來了時間,它的移動的速度,影響著我們觀看的理解,包含對於物件的認識,來自於我們在腦中拼湊記憶裡剛才看過的畫面,甚至是生活中曾看過的畫面。
若認真觀察過水與光的交織,你會知道水的形狀與動作是那麼的豐富,而若你改變身體的位置,從水面上與水面下觀看,你將會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僅因為背景不同,還因為你與光的關係也改變了。在《三點水麗》裡頭,雖然是拍攝物件,卻因為光不斷穿透物帶來的波紋產生了如同跳入水中觀看光線的效果,當然也可能因為展覽名稱引發我如此的聯想,想隨著光線,一同投入到那奇異宇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