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台藝大「灰色地帶」 
分享 | 瀏覽數: 1725

台藝大「灰色地帶」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8年05月19日 20時20分

評論的展演: 灰色地帶--作品的現場性

  一般來說,大家似乎不太喜歡灰色地帶,彷彿是種小聰明在鑽營漏洞,但是對藝術家來說,灰色地帶反而更常讓人感受到吸引力,似乎可以藉此來面對文化中那些固化的非A即B的思維與界限,進而找出更多的可能性,甚至是可以帶領整體文化向前的機會,只是這樣的尋找本身要如何被界定、被看到?透過對灰色地帶本身的探詢與再現可能是不錯的起點。

  316日至512日,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舉辦「灰色地帶-作品的現場性」,由王弘志擔任策展人,邀請來自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共12位藝術家 展出共十六件作品,展出作品形式包括繪畫、空間裝置與錄像等。

  在還沒走入展場的入口就可以看見《不規則的間隔》,這件作品很點題的展現了整個展覽試圖討論的「灰色地帶」概念,藝術家手持長棍走在沙灘上,走過潮起潮落的痕跡同時也留下拖痕,這個人為的拖痕在自然浪跡中劃出界線,但卻也容易被自然的力量給淹蓋,一方面,藝術家展現的是人類所劃下的界線對自然來說是無效的,另一方面,同時也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地圖上看到的海岸線只是比例上的象徵概念,當比例放大到人身大時,人類其實只能身在其中,才能分辨每一刻是否踩濕了腳,界線同時也是移動的;同樣的概念,其實在展館內的《短暫的界線》更被強調,藝術家以類似等高線的方式製造山形,然而卻在模型中刻意留下兩條直線,回應的是南北韓以人為的北緯38度線作為界線,更精彩的是這些模型上所揮灑的石膏粉與燈光在地面上所留下的痕跡與影子,除了回應空間現場外,也留下觀眾踩踏的痕跡,也展現策展人所試圖討論的「作品的現場性」。

  當然,除了這類較為抽象哲學思辨的作品外,《鞋》則是拍攝許多公寓裡住戶會將鞋櫃放在公共空間的習慣,當然這讓我們理解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交錯,好似是提醒我們這些鞋櫃不該在此出現,但是當藝術家將這些照片放在類似鞋櫃的燈箱中,而這些燈箱又散落在展場時,我們可能也會懷疑作者是否試圖以展覽的合法性去比喻這些鞋櫃在當下台灣文化習慣的合法性?而提及文化的灰色地帶,《兩隻老虎》則是將十六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以各自的母語同時哼唱著"兩隻老虎",而觀眾則是被圍繞在其中,眾聲喧嘩卻又似曾相識,藝術家創造出一個讓觀眾辨識語言的過程,也辨識出文化認同的灰色地帶。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