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大城小肆 音樂劇小蝦米團結力量大
分享 | 瀏覽數: 2885

大城小肆 音樂劇小蝦米團結力量大

Author: 台新藝術基金會/林采韻, 2018年07月31日 10時28分

原文刊載於2018 8月號文化快遞「快遞藝評」,「快遞藝評」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台北市文化局「文化快遞」合作多年,針對近期台灣表演藝術類藝文活動,提出專業評論,讓讀者看見台灣表演藝術的多面向議題與探索。

文/林采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製作行銷處資深經理、樂評人、文化觀察者)
圖/刺點創作工坊、躍演劇團

6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拱廳,有個以4週進行的音樂劇「實驗計畫」。稱其「實驗」,因為兼具冒險和開創性;以「計畫」形容,因為在實驗的背後,具有完整的思維以及試想達到的目的。這項計畫名為《大城小肆─音樂劇節在華山》,串連臺灣4個音樂劇團以及年輕世代創作者的能量,雖然「團結力量大」說法老套,但對於小型劇團來說,如何集結有限資源,在共享中開創更多可能,這是大家面對的挑戰及現狀。


(圖說)A劇團《吉米不難搞》劇照。

小型劇團 共融演出

這4個音樂劇團分別是「躍演劇團」、「C MUSICAL製作」、「A劇團」和「刺點創作工坊」,以創立時間來看,去年慶祝10週年的躍演劇團可以說是另外3者的「前輩」,但因躍演劇團近年從事製作之餘,也逐步扮演新生代的創作平臺,因此也加入這次音樂節的陣容。綜觀這些團隊,年紀在30歲左右,多數因熱愛音樂劇而投入創作,劇團的製作和營運幾乎沒有公部門的資源,在經營上逐步從同樂性質走向面對市場。「大城小肆」的概念主要由刺點創作工坊發起,以「舊作重製」出發,嘗試開發小型劇團共融型的演出樣態。

此次4個劇團聯手出擊,對於市場開發有其想像,過去劇團間雖然私下合作交流密切,但對於粉絲經營以及觀眾開發,因各團屬性和背景的差異,多為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例如:A劇團以阿卡貝拉演唱為基底,長期以臺北藝穗節為演出舞臺,觀眾以同好和學生比例為高;C MUSICAL製作近年製作鎖定年輕白領;刺點創作工坊以喜愛音樂劇的年輕世代為對象。此次集體宣傳加上節目折扣套票的設計,力求讓彼此的觀眾有交流的可能,同時場次上除了週未演出外,也嘗試週間的安排。

華山1914文創園區拱廳並非理想型的演出空間,但因市場上缺乏可供小型音樂劇團或小型規格製作的演出場地,再者各類型專業劇場空間也很難釋出長達一個月的檔期,華山作為一個堪用的選擇,團隊必須投入相當的硬體成本,所幸「團結力量大」,4團透過分攤的方式,降低彼此的負擔,但場地的不完善對於演出的呈現,勢必產生一定的影響。

(圖說)刺點創作工坊《電梯》劇照。

4齣作品 各展特色

參與「大城小肆」的製作有:躍演劇團《女人的中指》、C MUSICAL製作《焢肉,遇見你》、A劇團《吉米不難搞》和刺點創作工坊《電梯》,可喜的是4齣作品均為「舊作重製」的升級版。音樂劇因藝術形態根本的需求,不管規模大小,投注的成本相對為高,顧及緊張的經費和時間,新作的首輪演出,往往處於試演階段,但因市場和資源有限,想要透過重製進行修整,機會可遇不可求。

把握此次升級的可能,劇團皆有不同的嘗試,2017年首演的獨角音樂劇《焢肉,遇見你》修整了劇本,演員陳品伶的演出更加熟稔,同時舞臺整體設計更適合巡演,也為7月前往韓國參加大邱國際音樂劇節熱身。A劇團的《吉米不難搞》離開藝穗舞臺投入市場,同時也預告劇團將走向更「專職」的經營,如何從同好同樂的社團工作模式,從業餘轉型為以專業為首,是劇團當下面臨的首要功課。刺點創作工坊《電梯》2016年進行試演,此次正式推出,以實境音樂劇為賣點,雖然概念甚佳,但劇本結構和演員表現仍須繼續打磨。

4個劇團23場演出,總售票張數超過2000張,雖然數量乍看不大,但對於這些小型劇團來說,過往每齣戲可售張數平均介於200至300張,已經往前邁進一大步。觀察今年市場上主打音樂劇的製作,有近20至30齣是臺灣表演藝術舞臺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但目前他們所面對的環境,適合各式規模音樂劇演出的場地極為缺乏,尤其是中小型;公部門針對表演藝術的各項補助、獎勵,音樂劇往往處於邊陲不被正視。

音樂劇是一種資本密集,需要市場支撐的藝術形態,音樂劇團本就應該更具經營的認知,但面對韓國音樂劇創作和市場的蓬勃,原本在原創路途上領先韓國的臺灣,已居於下風。韓國以國家的文化政策支持音樂劇的發展,臺灣可以選擇不走此路,但舞臺上的現況,政府相關文化單位怎能漠視,忽視與環境對話。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