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強調功能性與創意性的「紙的進化論」
分享 | 瀏覽數: 1601

強調功能性與創意性的「紙的進化論」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邱誌勇, 2018年08月05日 19時06分

評論的展演: 紙的進化論


Zimoun 圖版提供|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紙」作為傳統書寫與印刷媒體重要的知識載具,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扮演着外部延伸記憶的承載體。在宜蘭中興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空間的有料倉庫內,以「紙的進化論」為命題,邀請十餘位(組)藝術家(團隊),針對「紙的知識考」、「紙的創意學」與「紙的自由式」三大主題,展開功能性的介紹及原創性的創製。

由於電子媒體與數位科技快速的發展,紙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正急遽消減。作為特展,「紙的進化論」呼應場域的歷史功能(中興文創園區前身的中興紙廠),讓紙的生產與進化過程在有料倉庫與歷史空間裏相互遙望、在歷史時間中想像交流。更甚之,曾作為存放漿料之用的紙廠15號倉庫在當下展示著以紙為命題的創製成果,讓歷史記憶重新被召喚。

在「紙的知識考」中,廖昭豪的《消波塊》透過超寫實的風格,讓紙模擬水泥的質地,衝擊觀者的感知;與《消波塊》並列,卻風格迥異的是康雅筑以繽紛色彩創造的《未來的形狀》,其輕盈的質感與騰空懸掛的姿態恰如讓紙的量體站在天平兩端,展現衝突對比。而王鼎瞱一系列的《光,灑落於紙》則是運用跨媒材的策略讓光的造型與紙的材質相互輝映,透過多種造型開創當代藝術的可塑性。然而,雖此區塊以「知識考」為題,卻未能真正對紙的知識體系展開介紹性功能;反倒是偏向抽象的知識想像層面,且在當代藝術的脈絡中,強調藝術家個人的創意及風格。


王鼎瞱《光,灑落於紙》 圖版提供|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與主題較相呼應的第二個區塊「紙的創意學」則匯聚了六個藝術家(團隊)的創作,以紙作為創製媒材,並高度融合其它媒材,引導觀者超越對媒材的純粹想像。Tim Budden的《炙陽》單慿高超的剪紙技法,以及火燒技術,創造紙上的微型宇宙。張徐展的《玫瑰小黃》傳承百年紙紮工藝,以一貫的創作手法,以手揑紙製偶,並進一步轉化為逐格動畫形式,展現紙的可塑性與延展性。長谷川洋介的《鈔票摺紙》則幽默地轉化鈔票的嚴肅性。

吳秉聖的《何處》承繼其以紙作為傳遞聲音的載具,邀請觀者近距離聆聽轉動中的裝置發出的聲響,以及群聚產生的音場。同樣以聲響藝術為手段的Zimoun則是以紙箱堆積而成的牆面,讓以棉球製成的機械動力裝置不斷敲擊紙箱表面,讓微弱的聲音轉化為響亮的聲響,創造出巨大音場的效果。此外,實踐大學的《風動模型》,以及大量的出版品(從海報、書籍、雜誌到包裝設計)則是以一種從習作到成品的樣態展示對紙的操作性。

相較於第二區塊的豐富層次,第三區塊《紙的自由式》僅以一件《紙林紙海》允許觀者進入場域,以身體觸感實際體驗紙質的觸感。

綜上所述,整體「紙的進化論」可謂是一個混合文創與當代藝術特質的展覽。在寬闊的展場空間中,多數作品的展覽方式皆是開放式,讓作品在空間中相互通透,作品與作品間彼此映照。作品對於應用紙作為媒材的創意發現也深具美學性與藝術造型;唯對於作品與主題分類方式有失平衡,致使類別與內容有斷裂之感。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