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天空 藝術節慶展會如滿天繁星
Author: [特約評論人]邱誌勇, 2018年10月15日 20時14分
評論的展演: 綜合評論
一直以來,十月到十一月間是台灣辦理藝術相關節慶與展會的高峰期,或許今年正逢選舉年,因此十月的台灣各地充斥著大小規模不一,卻如滿天繁星的節慶與展會。在一個不具任何科學的調查過程,已發生、發生中與即將發生的活動,羅列如下:
台北白晝之夜
關渡藝術節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
關渡光藝術節
桃園科技藝術節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
桃園產業藝術節
桃園眷村文化節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超親密小戲節
衛武營開幕季
台中歌劇院秋天遇見巨人
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
大內藝術節
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
基隆港口藝術雙年展
台北國際攝影節
台灣美術雙年展
台東設計展
台南海安路街道美術館
鹿港今秋藝術節
東華角落藝術節
台北藝術博覽會
台灣當代一年展
宜蘭2018藝術自造祭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台中爵士音樂節
台中花博相關展演活動
國際手作藝術節
空總 再基地
台中光影藝術節
以上名單並不是在科學上「窮盡」的所有一切藝術相關活動,也必然有許疏漏。
更不談民間畫廊、藝廊、美術館中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展覽活動,
我也不知道這些所有藝文活動的預算總和是多少新台幣,
更無法得知有多少的經費比例是真正回到藝術創作端,
但,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的藝術節慶與展會嗎?
這些節慶展會的目的與意義又是什麼?
公家資源的分散、藝術行政人員的疲於奔命、藝術行銷公關公司急於尋覓策展人,難道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對藝術家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可以有多元舞台可以展現自我創作,
但,公家單位的節慶與展會何時才能學會「雪中送炭」,多提供藝術家創作的機會,而不是以放煙火般的節慶展會,只要現成的作品,消耗藝術家的創作成果。
而誰又是真正的獲益者?
因此,我有一個「夢」
是否台灣可以匯集所有的資源,讓所有的資源可以發揮最大的綜效,
好好的辦一次規模擴及整個城市的展覽;讓藝文素養真正深入民眾日常生活之中,提升公民美學素養!
好好規劃一個能名揚國際的國際級節慶,讓各國創作者真正看到台灣創作能量的總和!
不要讓每年的十月、十一月有放不完的煙火,卻每場煙火秀都難以累積!
不要讓藝術家有了展演的舞台,卻成為被過度壓榨的一端!
不要讓藝術行政過於勞碌,卻僅是一個個過手的業務!
上述陳述都是現實、上述期盼也都只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