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社「亮處」謝佑承個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8年12月07日 17時10分
其實光是從展覽入口處的文字說明牌上,我們大概就能初步理解這個展覽想談的是光與影的關係,那些文字透貼似有若無讓人無從辨識起,而文字的影子才是真的具有說明性的部分,一方面我們可以理解光影彼此之間的相對性,另一方面也凸顯造成光影相對性的中介及環境可能也需要被關注,藝術家藉著光與影之間不必然的對應關係來凸顯這其中的辯證。
11月27日至12月22日,福利社舉辦「亮處」謝佑承個展,雖然十餘件作品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作品是運用到螢光漆,但是這種過去常被視為俗艷的顏料卻被運用在光與影的辯證中,同時也向著視覺與藝術間的慣習延伸與發問,挑戰著觀眾的日常經驗、讓人會心一笑之餘,窺看到藝術家所提問之處。
在剛走入福利社樓梯時會看到我們習以為常,沒有訊號內容的螢光幕,這是作品《Monitor:AV 輸入》,但是可能要在展覽中從另一件作品《空白屏幕》旁走過,看似等身大螢幕上投影的No Signal的字樣有些手寫痕跡後,我們才忽然意識到這其實並非我們習慣觀看媒介,而是螢光漆與切光後所模擬出來的痕跡,那些我們以為是暫停的活動影像其實就是全部的內容,沒有流動也別無其他。
在開始了懷疑的眼神後,我們會發現處處值得懷疑,一進入遮光展場裡《校準:投影》的梯子讓人以為是工作中,然而抱著懷疑的精神會發現其實這個梯子與投影根本沒有必然關係,於是我們理解,觀眾背後的與其對應的《校準:雷射》是多麼的嘲諷,光與影不只是現象,有時也是刻度,古老人類依靠日晷的光影來判斷時間,現代人類用光年刻劃距離,彷彿這一切都是這麼自然地不需要懷疑,而藝術家在此告訴我們,光影作為眼見為憑的起點,其實有很多值得懷疑的部分。
這樣的提問同時也朝另一個方向蔓延,《為準備所做的準備》利用上一檔展出在牆上掛畫所遺留的螺絲釘,以螢光漆畫出畫面尺寸,觀者同樣會陷入作品是甚麼的疑問,而後才能理解,螢光漆本身就是作品,或者說以整個展出空間作為基底,觀眾習慣以光照區域為觀看範圍,這跟傳統畫框是一樣的功能,而藝術家藉此提出質疑,當然類似的質疑在藝術史上並不少見,只是這次質疑得更有時代性也更徹底。
在我們逐漸了解藝術家欺騙我們眼睛所玩的把戲後,我們會發現其實與展同名之作《亮處》早已經將這個質疑與辯證融為一體,或者更明顯的,可以從展覽海報上看出,在展場的《亮處》是暗室中牆角處的螢光燈對著牆角劈出一道光,但是海報的另一面卻是明室中的《亮處》,在該是影子的地方,卻依然發著光,而那道光是依靠藝術家手繪的螢光漆而被看見,那彷彿是在告訴觀眾,這些光與影的辯證是當代的,但是依靠藝術家手藝來欺騙人類眼睛而達到語言以上的對話,是千百年來的藝術家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