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菸 Lab 新主藝 三檔製作與空間的使用
Author: [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2019年02月01日 01時37分
評論的展演: 超極★安龍補助大典 、 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 、 動量的條件
松菸Lab的空間有其獨特性與「空」的存在,也因此在這裡發展出的創作,會成為一次性的演出,還是有機會成為進軍其他劇場的跳板,都還有待觀察,但今年挑選出來的團隊,都善用松菸Lab空間的優勢,讓彼此加分,也展現出各自特色。
周能安出身於藝穗節,一亮相就博得滿堂彩,2016年於微遠虎山演出的的「進劇場菩薩摩訶薩」,化身為法師,不僅扮相道具一應俱全,改寫的經文文本,融入劇場語言,唱頌祈福,也印成經文,收錄改寫的經文唱詞,拿下當年度的藝穗原創精神獎,接下來兩年也都陸續以法師的身份參與藝術節開幕祈福等等活動,而這回《超極★安龍補助大典》,他由法師搖身一變成為道士,將道教的儀式「安龍送虎大典」搬進劇場,用了道教祭典科儀的表象,來包裝藝文團隊申請補助的種種甘苦心聲。
將民間習俗搬進劇場,不但要做許多考證,還要在「求真」之間,創造出娛樂價值,在道教儀式上的真,廟宇的空間裝飾,以票卷取代米龍的神來一筆,藝文補助評選不確定的求神問卜不但有民間的文化涵養,透過創意的包裝,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劇場體驗。祭典結束後於兩旁觀眾席後方各規劃出兩個辯論空間,二元的對比性也非常強烈。
第二週姚尚德的《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表面上要呈現出八個月學習自然農法的成果,卻以「後設」的角度,將自身的經驗融入,一開始從導演本人被演出現場Call in,逐漸演變成姚尚德的個人生命經驗,包括半年前的補助案沒能拿到後的崩潰,包括健康檢查身體發出的警訊,這種創作者誠實的自剖,挽救了以肢體取勝的默劇團,突然開口要演出自創劇本的危險性,讓尷尬的演出成為建構後設的鬧劇,一下反轉了可能薄弱的劇本與表演方式。
這個作品和《孩子》、《和氣商行》相同,都是由創作者姚尚德個人生命經驗的分享,不藏私的完全分享,挖心掏肺般的真誠情感,總是能完全打動觀眾,加上尚德善於訴說自己故事的天分,讓演出的節奏拿捏的恰到好處。但《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是有個劇名的主軸存在,即使後設轉的巧妙,即使個人生命經驗非常引人入勝,即便還為整齣戲添加了音樂劇的成分,但主旋律的福壽螺卻成為配角,也許個人生命經驗的不如意可以呼應到小農自然濃法上的挫敗經驗,但在整體表現的配重上仍然有些失衡。
也因此在劇後拉開黑幕,在Lab舞台後方整面窗戶下安排了與小農面對面的座談,算是補救了主旋律的不足。
鄭皓《動量的條件》只安排在下午演出,用意非常清楚是要借用松菸LAB空間大片窗戶的採光,同時將觀眾席與表演區域拉出一條狹長的平行斜線,讓表演區由暗處狹長逐漸走向光亮寬敞,我喜歡這樣大膽的安排,像是時裝秀的伸展台,表演者只有在經過觀眾面前時,觀眾才能在此時真正掌握,而無法知悉全貌。
鄭皓原本是念數學,卻比編舞家都還像編舞家,邏輯清晰,結構完整,他的套數一如林文中的結構即興,舞者身體的墜落與轉換重心,都有一套規則,純粹的肢體,都在服膺他對於動量的解構,是ㄧ個頗有創意中規中矩的小品之作。
三個作品中的後兩個都頗為依賴松菸Lab的空間,少了那些窗戶與窗外灑進的光線,整個視覺上會少了通透感,周能安的作品若搬去挑高的空間,上面還能不能如此簡約,可能還要再因地制宜,但就目前三齣完成的程度來看,都將空間玩到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