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血光、通道與述說《助產序曲—陳建北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1022

血光、通道與述說《助產序曲—陳建北個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元棠, 2019年02月21日 20時11分

評論的展演: 助產序曲—陳建北個展

行走此展之間,閱讀,聆聽與觀看,在作品中,穿梭、經過與返回的流轉動態,螢幕上助產士口述的歷史「當下」,隨著佈局與移動有如這「序曲」的環形串連,牆上八個粉色系格子內,放置來自觀眾的「孕育」信件,那是字裡行間充滿豐富的私人情感,與帶著希望的,給孩子或給母親...的信,於展覽期間持續徵件,亦即此「序曲」之開放性、可擴充的詮釋與「生產」意味著的「關係」生長,有如生產隨之而來的習俗,在口耳交接間延續擴散,隨著時代或有些許不同一如樹林圖像的隱喻,枝葉生展,有如血管形狀,是家族延續的關係樹狀圖,也是助產士口中「午後行走在樹林裡的昏暗」那意象,生產風險所產生的緊急焦慮感。 

「生產」是生命的開始,也可能是結束,陳建北借此人類延續的必然,以生產配角「助產士」的角度,透過其旁觀與輔助之描述,探究台灣早期的助產文化,那至今存留的民間智慧,以及女人在其中的「求生」意志。 

進入此展,首先,見走廊以鏡面為主體的牆面上,文字與人影彼此對映著,文字外,地圖、樹林也有如血管圖一般,於走廊上營造出飽滿的移動感,有如進入現年七十四歲的助產士—顏桂英的記憶隧道,觀者在這廊道,或走動或駐足交錯之中,皆在兩面牆的鏡面之間無盡反射與迴盪,其上的,助產士口述之文字記錄也因此重重傳遞,並穿透進內部展間,與影片呼應。


助產序曲一

 

助產士,一個中介者,一雙接住孩子的手,也接住母親的心,記憶中,神祕幽暗的產間歷史,自外於現代醫學科技而充滿想像,是一個生命降臨走向光明的通道 ; 此中介,一如椅子,這接子降臨的神聖,生死交替間的顯像,在走廊通道終點的紅色之中,滿映了飽滿「血光」,血光或為災禍的描述詞,但在此為現場氛圍的描述,且是「生」之子宮內在、也是生產時隨著血湧出的孩子。嫁妝之一,上貼雙喜的「生子椅」在中央成為主體,與助產士口中諸般習俗儀式,皆是意圖掌握生產的不可知,在其中帶來安全感,這隻籐編椅子,是傳統中對於女人出嫁賦予的傳承使命,也意味著無法生育的女人的失能。

助產序曲二

助產士口中那個年代,生產對於母親來說依然存在著危險,也因此在孕育過程中的禁忌成為一種對母子的保護機制,另一方面看來,也可能是約束與訓誡,女人成為母親,成為一個承載的容器,意味著個人的消除,種種禁忌看來似乎不那麼具有科學依據,但是其中的邏輯,充滿對未知的想像與期待,延續至今的也就是古老不變的人性願望 ; 八個螢幕/展間中,沒有明顯次序,空間的穿透佈局,相互形成穿梭動態,如站立在不同角度,可只觀賞一個螢幕,也可同時呈現數個螢幕,並其不同的粉色系牆面色彩,使得螢幕在不同色溫下產生不同的氛圍,各個影片與數個關鍵字的搜尋資料,得以深入口述者的世界,文件式陳列之外,抒情的黑白樹林影像,長形的重疊連結以及圓形的無始無終,殘影斷片般透出助產士記憶中的路徑想像。

助產序曲三

身為男性藝術家,陳建北對於「生產」深切的思考,藉助產士口述中的追溯,提出台灣五零年代的女性,因生產所遭遇之事,其中潛在的不為人在意的,或是自己都不了解的心理轉變,因此,在重重產前產後習俗方法中,對應於生產醫學進步的今日,「生產」是自然而然的嗎?能夠多貼近自然呢?生與死在生產那一刻距離如此近,而濃縮了焦急情緒,也終在順產間釋放。相較於男性在外拼搏,生產成為女性世代之間傳遞的知識,身為女性的我,於當代生養兩個男孩,對於此展中提出之關鍵字,例如生化湯、坐月子等,這些我自踏上懷孕生產之路後才習得的字詞,有如又回到生產當時劇烈的身心轉變。陳建北擴大「孕育」的生理狀態與隱喻,並透過民眾書寫的參與,將「生產」而「產生」的關係透過文字描述具體顯現,連結起助產士口中的生產歷史,將幽微產間外顯,這張小椅子得以承載的,一如看來柔弱之母體,必「為母則強」。

助產序曲似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