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我們都是共同體,就用皮膚與皮膚之間,一起在微塵中 共同感受《微塵同感》
分享 | 瀏覽數: 461

我們都是共同體,就用皮膚與皮膚之間,一起在微塵中 共同感受《微塵同感》

Author: 曾文健, 2019年06月08日 09時35分

編舞家:林怡芳 

時間: 2019.05.25(六) 1930 

地點: 兩廳院戲劇院(實驗劇場)

文:曾文健(學生)

 

 在評論之前,先介紹一下《微塵共感》的編舞家 林怡芳,想透過這次的舞蹈演出而帶出的涵意其他是在說明這個世界大多數的人口如永恆的平行線,大家都是各安其所,直到在人生路上一直面臨不同的重大考驗或衝突時,引致情感的波動開始蔓延,人們就會在這個時候需索彼此的體溫,憑藉相互的力量,進行摸索再前行。此外,在強烈情感共振當下,覺察心靈的變化,搖撼真實的情感,從而看見獨立又感性的力量。

    首先,在演出開場的時候,舞台的呈現利用了一些類似像鹽堆、鹽柱的東西,堆成兩堆在舞台的左邊及右邊,左邊的猶如山丘一樣的鹽堆,右邊的就像一個正方形的鹽柱豎立在積水的中間,看似很簡單,但是,它的特別之處是在鹽堆、鹽柱的上面,不停地有水一直倒在鹽柱上,又或是滴在鹽堆上。鹽堆、鹽柱的形態隨著時間不斷改變,此舞台效果猶如像反映時間一直在減少、一直在過去,也好像古代周朝時所使用的銅壺滴漏一樣,用作為時間計時的工具一種。

    此外,由於水一直從上而往下滴到這些像鹽堆、鹽柱上,而舞者也隨著它們的變化、時間的消逝,在肢體方面上,也出現了重大改變。舞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幾個舞者都是在舞台上表現相同的肢體動作,一個一個地跟著仿效,最後變成全部都一樣,這好像在反映是他們是在這個世界上、社會上的大眾,猶如像辦公室,每天都是在做同樣的動作一樣。

   後來,在場外也有一個舞者在右舞台觀看這群相同舞步的舞者,逐漸地受到他們的影響,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一起加入在這群群體當中,雖然在過程中一些舞者好像是想突破這個框架,這種習慣模式。接著,慢慢地離開群體跳其他的肢體舞步,但到後來還會覺得是沒辦法,最後還是被這些一致的舉動而回到原點,繼續同化下去。

   隨著鹽堆、鹽柱產生的變化,又或是有一些像濕泥土的物體在天花倒下來、或是一大堆粉末出現,再加上在音效上有像不同的聲音重疊,從一個聲音,直至很多聲音重疊時,例如是像摩托車油門聲、敲打聲等等,透過這些音響、意境,像反映他們所面對當下的處境又變得不一樣、像是當他們面臨困難的時候,思想好像慢慢成熟。畢竟像人生一樣,一直在這個現實的大世界經歷不同的事的時候,舞者的情感、情緒就開始出現變化,從他們的肢體的呈現上,感覺到他們像是因爲社會給予了變化,影響到他們,所以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情緒出現。

    例如,在比較軟的狀態,會想需要借彼此的體溫去得到關懷、皮膚與皮膚之間的相互磨擦撫摸的感覺,借這些行為洗滌他們當下的情感,慰藉他們在當刻的那種心情。

    在硬的部分,就會配合嘈吵而重疊的不同音效,加上燈光不停的閃爍,有暗有亮、及製造一瞬間的聲響,例如從天花墜落像粉末、濕泥土的物體,再配合舞者在舞台上的呈現,一些像是日本撲擊場面一樣,反映他們在那時候激昂,意見不合、各自有個人獨立思想的場面,從而產生衝突,製造了一個對立面、或像是困獸場一樣,從觀眾的角度感受到他們當刻的情感。

    在完結之前,所有人全部倒了下去,後來又站了起來,加上舞者出現的喘息聲,類似像是說明這個世界無論是發生什麼事、面臨不同的重大考驗或衝突時,又或者因爲這樣而影響到自己個人情緒甚至是被社會操到疲倦無力,像是在引證社會上人與人相互之間還是會感染、影響到彼此的,大家還是會共同的感覺到的。最後舞者的喘息聲,像是暗示不論如何,面對到什麼事情,我們還是繼續要活下去。

    最後,個人不明白和疑問的一點是否有同志(同性戀)的成份在這次演出裡面?畢竟舞者都是男生,此外,舞者一直在台上有呈現像是男男之間做愛的姿勢、或是想撫摸的情況出現,所以令我好有興趣想知道是否有這些存在因素,這是我這這次看演出最想知道的答案。(曾文健)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