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Let's Chat・非常張艾嘉
Author: 陳儀芬, 2019年06月25日 14時56分
評論的展演: 非常林奕華《聊齋》
《聊齋》Let's Chat・非常張艾嘉
作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陳儀芬
(資料來源: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Ql3Sel6k86x上網日期:2019, 6月25日)
看到“Why We Chat?” 這個英文標題,其實我的直覺反應是接著問Who? When? Where? What? and How? 這些問題。因為從who are “we”?這個問題當中,就可以發現劇中「我們」的狀況與關係。結婚了或者離婚了,或者很久不說話了. . .。「我們」的關係可以是夫妻、情侶也可以是婚外情、不倫戀。我們是親子,我們是生離死別後的天上人間,「我們」其實不只是《聊齋》中的主角蒲先生(王耀慶飾)與胡小姐(張艾嘉飾,「我們」是台上一人飾多角的大家,「我們」也是台下的我們,所有的觀眾。
「所有」是universal,不但是普世的,也是平易近人的。《聊齋》一點也不裝神弄鬼,《聊齋》非常張艾嘉。她優雅地擺開各式各樣人生的酒,讓你一杯杯嚐過,味道在舌尖上轉著,然後在鼻腔裡升起共鳴,嚥下喉的那一刻是苦是甘,只有你自己明白。她輕輕喚醒你的喜怒哀樂、無常人生,該哭就哭,該笑就笑. . .毫不做作。
「我們都會X*&^$#」是一個普世的,稀鬆平常到不行的概念。「. . .」是一個人生的空格,是幾乎讓你填不出意外答案的簡答題。對每一個人來說,也只有When? Where? What? and How? 的差別,而這也是《聊齋》要給的深刻——What if . . . ? 如果有如果,如果在不同的時間點相遇、如果在別的地方、如果不是你,我的人生會有不同嗎?如果絕對不後悔呢?不後悔就可以表示如果不存在嗎?
那麼讓我試著把幾個填空題給你:
我們在__時間那個地方坐著聊天
我們在那個時間__地方躺著聊天
我們在那個時間那個地方__聊天
我們在那個時間那個地方躺著__
那麼多不同的選擇,「然後呢」,結果會不同嗎?「如何」不同?
人生,好像有選擇,又好像無從選擇,也極其無奈。除了那些經歷過的愛的深刻,其他不也都虛無縹緲?We chat? 當然會讓人想起WeChat聊天軟體。但在劇中那個可以設定對象可以聊不來就退出、離開的軟體,不就正在對我們當頭棒喝:我們可能已經不會、不願意面對面聊天了,可是我們是夫妻、親子、家人、朋友和同事啊!
蒲松齡的《聊齋誌異》藉著妖仙鬼界來鋪陳人間百態,張艾嘉演了象徵狐仙的胡小姐,在劇裡的現實、網路虛擬與夢中帶著我們一起聊人生。「雖然你不懂,但是沒關係. . .」,她說。
因為不論你懂不懂,還是要聊下去,走下去。
Let’s chat!Let’s move on!
(這是《聊齋》的最終場,演得很瘋,張艾嘉謝幕時清唱了《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