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藝術園區「看見聽不到的歷史」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9年09月28日 15時23分
在過去的歷史課本中,以漢人主體所想像的中華帝國政治序列一路以來提及的西方帝國主義殖民戰爭,再再提醒著國民的屈辱感,但是當面對清帝國殖民統治台灣的過程中,使用著與西方帝國主義沒兩樣的欺騙等血腥手段時,歷史頓然消失,在當下的台灣社會要如何面對這些歷史依然是種困頓的情感,更令人難過的是,當事者族群本身又要如何面對這些歷史,這些長輩們歷經各種不同年代壓迫後,如何安置自身與族群的記憶,這顯示地將會是未來的我們,畢竟苦難從未承諾不再來,歷史一再地重演下,面對並且重新敘述屬於自己的故事,可能才是比較好的方向。
9月25日至11月30日,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看見聽不到的歷史-大港口Cepo'g事件」在屏東原住民文化藝術園區展出,由創作者Apo'(陳昭興)與王亭婷以港口部落耆老口述1877年抗清的歷史事件為題所創作的展覽,近廿件作品包含繪畫、空間裝置與錄像;大港口事件是指清帝國沈葆楨「開山撫番」強行開發政策下,與東部原住民發生戰爭衝突,後以誘騙方式屠殺阿美族大港口部落壯年菁英百餘人,對東部各部落可說是在各方面產生巨變的重要事件。
開幕當天藝術家邀請部落耆老與族人到場並舉行祝禱,在族人的祈福歌聲中,兩位藝術家進行行為藝術,他們邀請觀眾交接手捧冰塊的方式,當觀眾將冰塊放入麻袋中,象徵著過去部落間埋石立約的傳統,只是這次埋入的是冰塊,表現出祖先們當初立約的心態赴約卻被清兵坑殺的心情。同時於開幕日稍早,原文發中心的娜麓灣樂舞劇團亦於歌舞館演出過去以大港口Cepo’事件為主軸,編製的大型樂舞劇「大港口之冬」。
展場起點的錄像是耆老與孩子接力以母語講述大港口事件的口述版歷史,是以部落記憶為主體的敘事,長者與孩子的傳承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保持沉默當著聽眾的中生代,其實創作者Apo'正是中生代,與大港口另一位藝術家,得過2014年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Anu Kaliting Sadiponga屬同個年齡層,其得獎專輯《Cepo’ 混濁了》中的〈者波〉 也是講述大港口事件,也就是說大港口部落的中生代開始追問,這個以大港口為名的事件,為甚麼在自己部落反而傳承相對少,目前的記錄反而是以清帝國文件與鄰近部落的口傳為主,這樣透過藝術的回應,其實是中生代基於現況而對歷史的追問。
整體而言,展覽相對強調敘事,即使是對事件陌生的觀眾,也能透過錄像作品對事件有基本的理解,然後再透過繪畫與裝置相互對應敘事的推動,更能理解部落主體的敘事角度,那些誇大或許有點魔幻,但卻是部落敘事常見的狀態,也更凸顯與清帝國文獻紀錄的相對性,而最後的敘事高潮處,讓觀眾走入陷阱的低處,看著由鐵桿所焊成的受難者,扛著清帝國哄騙所承諾的米袋逐漸上升,讓觀眾設身處地感受陷阱中的絕望,相對於前面由油畫與裝置相對應的線性敘事,這樣的敘事調度對觀眾來說是更具感受性,也更打開線性敘事的可能性。
而最後呈現的祭壇可能是目前暫時的不得不,何以是個暫時的不得不呢?當中生代同時向歷史提問時,其實探問的是長輩們如何面對歷史的態度與背後的緣由,這些看似衝突的提問,其實都是相互理解的起點,試圖理解長輩們面對歷史所付出的代價,在群體中本身就是需要代價的,當這些代價無以名之時,只能共同獻祭于歷史;而這樣的理解過程,同時也提供了外人對原民文化的理解,理解當代原民文化並非只有傳統,整個台灣一起歷經的被殖民命運是誰也無法逃脫的,在那些對原住民樂天知命的想像中,其中所反射的是主流社會所逃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