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術館與窯空間聯展「O//O 」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9年10月06日 17時04分
藉由兩個不同的空間,年輕藝術家與策展人在此對話,並且期待透過對話結果的展覽與不同世代展開另一場對話,當然展名「O//O」也很容易讓台中在地人聯想到隔著柳川的兩個展場,可能也是試著象徵兩個不同世代之間的隔閡,當然家屋式建築通常會乘載的不同世代的共同記憶與不同的理解,將對話拉回空間場域可能只是開始的第一步。
9月21日到10月31日,台中柳美術館與窯空間共同舉辦「O//O」,由長椅小姐擔任策展人,邀請李芳吟等八位藝術家展出,展出形式包括觀念藝術、現成物與單頻錄像等;柳美術館成立至今約一年,是在台中舊市區巷弄內的老舊平房,窯空間則是剛成立的藝術空間,位於老式公寓內二樓,相對於此的是這群參與的藝術家與策展人平均年齡不到卅歲。
在這次的展覽中,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的關係可能與藝術圈常見的關係都有點不同,根據該展覽在IG專頁顯示的策展人公約顯示,首先是雙方(藝術家與策展人)每周至少見面一次,再來是只有在雙方都認可的情況下才可進行下一步。這種關係若是在公部門的大型展覽中出現,極容易呈現出不平衡的權力關係,但是在這個展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年輕藝術工作者試圖實驗雙方互動的可能,目的可能是要在對話後找出屬於自己世代的聲音,並進一步地與上一代對話。
這群年輕藝術工作者是如何藉著這兩個不同時代的老屋與上一代對話呢?有兩位藝術家的作品是在兩個空間都展出的,趙雨凡在老平房牆上貼上「爸媽 您放心我過的很好,下次回家再帶你們去吃大餐」,在老公寓的牆上則是貼上「爸媽 我沒有錢,最近生活費花太兇了,可以提早給我嗎?」顯示的是在兩個不同時代老房子裡長大的孩子與家人的不同關係,同時也有著濃濃的時代感對比;陳郁婷則是在兩處老房子的窗戶玻璃上糊滿了麵團,隨著展出時間過去,麵團越見乾燥收縮,除了強化兩處的時間感以外,也藉著食物顯現家庭記憶,同時也拉出世代與省籍議題的可能性,而將窗戶玻璃糊滿隨著時間卻也可以讓內外彼此逐漸凝視,這可能讓人在懷舊中較具希望。
"xl3n31j4vu; j;3x96"是李芳吟以緙絲繡出的看似亂碼的字符,其實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注音輸入法以英文鍵盤輸入,而在公寓的另一端則是老舊信紙上手寫的這六個字,透過輸入法與鍵盤的錯置本身已然暗示溝通模式的相對性,而手寫於老舊信紙上更凸顯世代差異,或者說是代溝,而這個手寫的部分放在展場的最後端,頗有解開展覽敘事謎底的點題作用,不管是在網頁上強調要帶爸媽來看展,或是藝術本身的溝通性格,都顯示出這群年輕藝術工作者在這個展覽中所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