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眾裡尋他千百度 衣帶漸寬終不悔 —《我們在此出發》
分享 | 瀏覽數: 1673

眾裡尋他千百度 衣帶漸寬終不悔 —《我們在此出發》

Author: [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 2019年10月31日 15時51分

評論的展演: 2019藝穗節《我們在此出發!》

《我們在此出發》

《我們在此出發》    攝影|何中峻     照片提供|王珩

《我們在此出發》是今年藝穗節的一檔舞蹈節目,很可惜的,今年沒有任何一位看戲大隊選這檔節目,以致於沒有任何一篇評論,被埋沒在眾多演出中。這檔節目在藝穗官網的宣傳中這樣寫著:「一群來自大桃園地區的素人表演者。有著不一樣的年紀、不同的工作、不同的身份...唯一的相通點就是對於舞蹈的熱愛,與想與你分享的渴望。在這個舞作中,我們完成了跳舞這個夢想,但在這之後呢?」

看到關鍵第一句「大桃園的素人表演者」,看戲大隊大約一半以上就先自動過濾,再加上演出只有第一個週末兩場,其他人時間上不允許,這個節目就此無人聞問。但事實上這是「思劇場」場地自主的節目,意思是已經經過思劇場篩選過後的認證,成為今年藝穗節的遺珠之一。

其實這是一檔lecture performance,這兩三年來lecture performance在台灣正方興未艾,但「舞蹈」的lecture performance卻非常罕見,過往我們看過不少不太跳舞卻一直在講話的演出,傑宏貝爾和皮歇合作的《泰國製造》、阿喀郎‧汗和西迪拉比的《Zero Degrees》,這兩個演出,一個講很多話,一個是在舞作中穿插著對話,對我而言,創作者在企圖對抗舞蹈的失語,或是奪回話語權,舞蹈為何不能說話的宣示意義大於lecture performance的意義。

與加拿大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我所經歷的性事》,演出時間相隔大約一個月,同樣採用了素人演出,也由演出者提供代表他們人生經歷的物件,另成文件展。《我們在此出發》是圍繞在舞蹈的命題上的lecture performance,彷彿渾然天成,參與的這些素人,都是女性,年紀從三十多到六十多歲的生命跨度,在她們年輕時或多或少都曾接觸過舞蹈,但因為人生的選擇現實的考量,離開舞蹈投入家庭或是職場,廿卅年過去,也許小孩大了,也許工作多年後的領悟,或是身體的因素,她們共同再次選擇了舞蹈,作為她們生命的重心,身體早不如當年,卻有著破釜沉舟的熱情,豁出一切的勇氣,共同在下班後的排練,完成這樣的演出。

《我們在此出發》-2

《我們在此出發》    攝影|廖翊姍     照片提供|臺北藝穗節

透過編舞家王珩的悉心編排,找到她們身體共同的公約數與可能,在十個舞者的調度與動作設計上,充滿細節上的豐富變化。再來是整個結構上的安排,觀眾入場時,舞台上放滿了十位舞者挑選一兩樣生命中與舞蹈最貼近的物件,與寫下選擇這些物件的原因,觀眾可以在開演前後觀賞這些字句與收藏;演出中舞者彼此拿起麥克風的提問與回答,精簡而真誠,即便生命歷練讓她們站上台能夠沈穩侃侃而談,但編導捨棄煽情的長篇,以洗鍊的簡單,節奏緊湊的勾勒出對舞蹈喜愛的核心切片。

如同一位演出者,放了一顆「網球」作為她與舞蹈之間的連結,紙條註明了原因:「每次跳完腿好痛」。而正是這樣的群體,勾出了那個過去時代的縮影,舞蹈愛好者的共同回憶,那屬於世代與民間的記憶,從這群來自大桃園的素人舞者,譜寫了被忽略的常民舞蹈經歷,同時也因為對舞蹈的熱愛,在她們這個苦於保養身體、膝蓋都還來不及的年紀,在下班之後,在不斷的排練中,不管身體會不會受傷、膝蓋會不會磨損,在舞台上全力以赴的翻滾跳躍,只為無憾的人生。

相關評論

我們在此完成了跳舞這個夢想,但在這之後呢 ? 《我們在此出發》 --- 宋蓉姍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