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City Flip-Flop, way to the future
分享 | 瀏覽數: 231

City Flip-Flop, way to the future

Author: 林芷均, 2020年01月11日 15時54分

評論的展演: 《城市震盪 City Flip-Flop》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C-lab)是一個非常廣大、場地相對開放的一個台北展覽園區。這次的「城市震盪」是我第一次到空總看展覽,卻覺得這場地是再和適不過的選擇—對於探討範圍多元、性質不一的展品和藝術家合集來說,要能容納下如此龐大的藝術資訊量,確實不是一般展區可以輕易達成的事情。

    我們第一個看的是藝術家郭奕臣的作品。「這是人類的一小步,物種的一大步」,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展品陳設在往二樓展區的樓梯中間,衝突卻又不違和的巧思,透過不同的媒材運用,讓觀展者感受到飄忽不定的心境。在二樓我們主要看了兩件作品,一件是妥拉・拉嘉稜索的《微不足道的深遠意義》,另一件是由麥特・亞當斯、茱・羅・法兒,以及尼克・坦達凡尼特那所屬的藝術團體

 

「爆炸理論」共同策劃的作品《凱倫》。妥拉・拉嘉稜索出生於泰國,本次的作品他運用了多種象徵亞洲不同國家的物件,希望能向觀眾傳達亞洲文化彼此融合影響的文化特色,像是展品中就有便當盒、保溫瓶、花瓶、碗盤、古董柚木櫃、馬達、電燈泡,利用金屬和銅線彼此串連。我認為這是一件相當美麗又驚人的作品,原來這些日常生活看似再普遍不過的元素,在藝術家的再創造下,可以成為如此震撼的排列。而「爆炸理論」的作品是一互動式的計畫,透過女人凱倫的影像,和觀眾製造互動,進而改變結局。海倫的角色為一位人生導師,觀眾運用按鈕回答凱倫的問題,使得她(程式側寫)對你有所了解。在過程中,觀眾會慢慢發現自己和凱倫之間,似乎多了某些連結,而這些所謂的略為了解,是否是彼此窺探的過程?

    在其他展間我們也看了宮保睿的《闌尾人》和張碩尹的《萬靈》。宮保睿探討「痕跡器官」之於進化論的關係,痕跡器官具有著一定的科學意義,提供了人類再進化的可能;張碩尹雖為台灣藝術家,在本次的展品中,卻是運用了韓國朝鮮巫教的理念,和韓國巫師跨領域合作,利用微生物技術,培養從巫師身體中採集的細菌,再以巫教祭壇用米發酵,最終產出特製的米酒。兩者中我特別喜歡《萬靈》這件作品,大膽的設計風格,結合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動力的概念,進而做出類似實驗中的展品。

    而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部分在室外的展區。像是建築實驗室和食農實驗室,就有許多結合室外光線、場域的展品,將「循環」的核心理念更具體化。除了作為第三視角去欣賞展品,還有一個部分讓觀眾「走進」展品—穿越用魚網搭乘的吊橋,從牆面上的破洞進入展間;或是走上搭建出來的二樓平台,感受不同的視角和方位。讓觀眾親自嘗試體驗的展品真的非常有趣,不僅能感受到策展人的用心,也是難得的體驗。

    這次的「城市震盪」展覽可以算是我第一個正式參觀的科技型展覽。在不斷推動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反過來思考現有科技的利弊?哪些是利?哪些是弊?追求更新以前,考慮我們真的需要這些進步嗎?而發展科技文化的過程,我們又造成了多少不可挽回的傷害和遺憾?人類總是太注重前進,而忘了我們本身所擁有的東西,我想,這個展除了讓我們看見科技的不可思議,也讓我們體悟到了科技造成的災難。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