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一部懸疑驚悚的,「現實」故事。
分享 | 瀏覽數: 653

一部懸疑驚悚的,「現實」故事。

Author: 李萌, 2020年01月11日 16時49分

評論的展演: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 」: 一部懸疑驚悚的愛情故事

展覽名稱/「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 」: 一部懸疑驚悚的愛情故事

展覽時間/ 2019.12.21 - 2020.01.19

展覽場地/ 北師美術館

參觀費用/ FREE免費參觀

演出時間/2019 12/29、2020 1/5、1/12、1/19 16:30-18:00

 

「我們的生活就像被丟到洗衣機裡的衣服一般,被擰在一起。」—賈茜茹

 

不論是對於藝術工作者、觀眾、藝術評論者亦或是美術館等展示場域,當代藝術的呈現已脫離可清楚辨明的傳統古典畫作,大眾與藝術動態互動的關係已大幅變動,藝術脫離了表象的附庸,宗教、政治等社會框架的束縛,創作者回歸到了「自我意識」的精神抒發,來探討個體定位與環境、社會錯綜複雜的關係。

 

在這樣的社會脈絡當中,表演藝術更是回歸到了藝術「創造」本身。「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展演,更是將藝術「創造」過程的精神狀態,昇華、精煉至另一層次的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問答與探討。

 

當一走進展場,觀眾便能夠透過「洗衣店」承接之各個熟悉元素,沈浸融合於當下的情境,在北師美術館所建構出的藝術創作場域當中,創作者與觀眾是面對面、相互對視、彼此忽視,更是互相影響的。創作者運用很大部分的「自身」媒材—包括聲音、表情、動作、姿態、道具等,來啟動觀眾意識的碰盪,並在當下與觀眾共同營造的氛圍中展示其創作。創作者一面透過肢體語彙傳達,觀眾可一面在旁吹著泡泡(展場中有自動販賣機可投幣購買)象徵洗衣的泡沫,或是翻攪遍佈整個展場成堆的衣物和道具。

 

創作者與觀眾是同時存在於一種共同營造的語境之中,介於雙方之間的循環反應,是立即的、深刻的、紛雜的。

 

觀眾隨意走動著,穿梭於成堆衣物當中,創作者的舞台沒有牽絆,觀眾也是作品的構成之一,彷彿置身於一步巨大的電影媒體當中,感受影像媒體之間虛實的轉換和錯覺。投影在電梯上的影像,帶給旁觀的觀眾距離感,卻在下一瞬電梯門打開的當下,呈現出了與影像同步的內容,距離感極速壓縮,當眼前真實發生了影像中的事件,人的行動、參與、介入難道就能被觸發嗎?我持環疑態度。本次展覽中也處處暗示著「監視社會」的運作,透過氾濫的影像媒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都同時扮演著監視者以及被監視者,主客體的轉換,只要位處的空間與地位不同,一經改動便能翻轉。

 

創作者隨著衣物纏繞,滾下樓梯,可以選擇看,也可不看,我們可以參與、旁觀或是忽視,甚至一同被抓住著纏繞,因為人就活在洗衣機中。旁邊佇立著一位面無表情、冷淡靜默看著這一切的「人」(或說是物件也不為過),抱著衣服無聲的等待著,彷彿暫待別人衣服洗完後,自己那一輪的到來。無視著洗衣機中的「人」,彷彿清理垃圾、把衣服一件件丟出、創作者也如衣服一併被丟出,被其他衣服蓋住,靜靜的再被折疊放置一旁。

 

一個在洗衣店中不斷掙扎、翻滾的失戀者,所有人無視。

一個一成不變不斷疊折衣服、塑成同樣方狀的兼職者

(最後已經累積了只能緩慢推前的量,時間只能僵化著)

 一個清潔工,擦拭美術館早已透亮的玻璃

一個捧著衣服排著隊,等著下個自己去被翻攪的時刻。

 

各個角色重疊、交錯又疏離,美術館成為一部電影、一個封閉社會,而觀眾就置身其中。

 

最終,人跟衣物有什麼差別?

 

拖著長長的衣服鍊退場,創作者在洗衣機(美術館)中,不斷來回(可能被動、但大多是主動)攪動著,觀眾有人坐、有人站,通道盡頭的洗衣機影像不斷輪滾著,每個社會個體也被困在洗衣機(社會)當中,一再再重複現實與日常的輪迴,諷刺的是,走出美術館後,我們其實又回到了這一大台洗衣機當中,繼續洗攪著無法喊停的人生,即使已感到暈眩。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藝術創造就是作品本質的體現過程,創作者自身是最主要的展現媒材,震盪著當下、觀眾與藝術家之間情緒、感情、思緒、意識的互動與共鳴。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