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從「愛」出發,看吳權倫《馴國》
分享 | 瀏覽數: 950

從「愛」出發,看吳權倫《馴國》

Author: 葉晞, 2020年01月12日 13時20分

評論的展演: 馴國—吳權倫個展

  藝術家吳權倫透過「狼犬」,提及德國歷史,從與德意志民族的關係開始,接著與台灣連結,檢視家鄉及自己。透過對狼犬的素描畫作,以及蒐集世界各地的狼犬陶藝作品,從不同面貌深入理解狼犬—品種、顏色、樣貌、習性、族群、飼養…。藝術家將狼犬化作符號,帶入現今生活中。

 

  狼犬讓人想到的是符號。翻過羅蘭巴特的《神話學》,將各種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物件變成一個個符號,延伸到歷史、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問題等等。其中一篇是「牛排與薯條」,牛排竟是法國民族的符號?羅蘭巴特這樣描寫:「在牛排中,血是看得見的、自然的、緊密的、既濃縮又成塊的,你可以輕易想像出,古人的美食,就是這種厚重的物質,在齒下咀嚼、縮小,你會敏銳地感覺到它原始的力量,和它流入人血的性質。」從牛排,延伸出了血氣、民族性——是代表法國人的,現在全世界大家都在吃牛排和薯條,單單一個元素就讓法國的全部被世界理解,甚至還談及宗教、飲食問題、世界問題…只是一個牛排,怎麼可以扯上這麼多?就像羅蘭巴特一樣,吳權倫從狼狗思考,狗的種類有數百種,偏偏挑中了狼犬,為什麼?還衍伸出了德國民族、人與狗的關係、品種的血淚、飼養的階級意識…許多問題可以去探討、反思。看完展覽,我們應開始「發現」身旁的事物,它們其實都是符號、帶有多種意義,只是我們沒有理解和發現,這不就跟「美」一樣嗎?一直都在,只是尚未被發現。

 

  還想說的是,可以深刻感受到吳權倫對狼狗的熱愛。我卻從來沒有對某個事物特別熱愛過。他愛狼狗、養了好幾隻狼狗、所有的創作和蒐集都是狼狗,為了狼狗去世界奔波,只為再多了解一點這隻令他深深著迷的動物。讓我常常想,我是不是不太會「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自己愛做的事,我總覺得,我怎麼可能完全愛著一件事,然後全心全力愛它、整個人生都是它?

 

  會不會是因為不夠愛,才不會了解事物、不會思考其中的多種涵義呢?要學習的事情還很多,先從「愛」出發,包容和理解身旁的事物。就像吳權倫一樣,能去愛、去轉化物件成為符號、去思考。

相關評論

戰爭、德國狼犬與國族的險路:兼談吳權倫的〈馴養〉與《馴國》 --- 鄭文琦

不再自然了,可人們似乎更愛著 范珍瑜

文明 意志的延伸 王雅芙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我們生產的是什麼?還可以怎麼生產?需要製造(藝術)嗎? --- 高俊宏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