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與生活—《慢慢說》的無用便利店
Author: 王莉媁, 2020年01月15日 19時50分
評論的展演: 《慢慢說》—〈無用便利店〉計畫at C-LAB年度特展「城市震盪City Flip-Flop」
〈無用便利店〉由「mamaisun 慢慢說」團隊所策劃,是一個由民眾參與的計畫,並成為一間「不一樣」的線上店,沒有販售,只有生活中的愛物惜物。在此展中展出的「產品」都是出自我們生活中的大街小巷,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這些產品都是善用生活中便利取得的材料加以改造成「實用」的物品,如傘架、盆栽、面紙套等。
展覽中呈現的六大心法:「壞了修一修繼續用」、「A用完變成B來用」、「隨手拿來也好用」、「沒想到可以這樣用」、「這樣那樣都能用」、「還是自己做的最實用」,都各自對映著不同的產品,而裏頭都有簡單的一個字:用。人們構成了生活,生活也造就了人們,生活不乏使用,卻也因為這樣,「用」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這也是我想寫無用便利店這個想法的源頭,看似最簡單不過的事,蘊含的卻不只是隻字片語。
生活中因為各種需求,就有了生產,說到生產,我們如今想到的只會是工廠快速而機械化的運作,以及各種商業化造成的「非必要」產品。但回朔源頭,在甚麼都沒有的時候,在那些各式各樣的產品出現以前,人們的需求是需要自己去創造而滿足的,例如打獵、生火,實用是人們對物品最根本的需求。
在層出不窮的各式產品出現後,「無用」與「有用」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展場中有一句話:「為著生活,咱就要來想辦法,今天你也無用便利了嗎?」這句話中的「無用」與「便利」看似是相矛盾的,便利可視為有用,但為何「無用」可以成為「便利」呢?因為在物資相對不缺乏的生活,人們在物品舊了、髒了、壞了,或是看到更新更好的產品出現後,便習慣了丟棄、汰換,它們便成為無用的產品。這個時代的人們對於物品之於生活之間的意義很少會加以探索,人與物間的連結剩下慣於接收的思維,而少了一些對物品之於生活的想像、樂趣與情感。這使得無用與有用之間,少了那麼一點不一樣的「想辦法」。
在《無用便利店》中,這些「產品」富含文化底蘊的生存智慧、創意無盡的巧思,更具有細膩的精緻,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生命積累。這個計劃的價值讓生活產生了更多不同的想像,這裡更抽象的產品,就是生活的「溫度」,手作的溫度、懷舊的溫度、樂趣的溫度,與探索生活意義的溫度,實在是有趣且有用!
生活是多麼看似簡單,卻複雜困難的事啊!就如同「慢慢說」這個標題,透過這些生活中的「小」產品,慢慢地豐富我們的生活,慢慢地探索生活這些複雜而困難的事,慢慢地滋養生命最有用且無價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