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關渡美術館「我們必然相遇 第一章」(蔡家榛策展)
分享 | 瀏覽數: 1126

關渡美術館「我們必然相遇 第一章」(蔡家榛策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高森信男, 2020年03月22日 14時49分

評論的展演: 我們必然相遇

「我們必然相遇」是檔展覽,但實際上也是一本小說。策展人蔡家榛透過撰寫同名小說來埋藏其系列展覽背後所欲討論的內容,正如同小說中虛實難辨的跨越劇格律一般,該展確實呈現了近似於小說的體裁。除了時代上的跨越、疊合與重組之外,觀者有時以劇中主角的角度窺看時代的景觀,有時卻又跳躍回策展人與藝術家之間的對話及觀察。這種近似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式的電影/劇場二重性,同時暗喻了台、韓之間的虛實交錯。

鄭在妍(Chung Jaeyeon)《速寫基柢》(A sketch for a Foundation),2019,6’22”,單頻道錄像。

鄭在妍(Chung Jaeyeon)《速寫基柢》(A sketch for a Foundation),2019,6’22”,單頻道錄像。

事實上,該展作為系列展覽之一,有一個與小說同名的副標:〈螢幕裡湧出許多帶著傷痕的人,他們對我視若無睹,與我擦身而過〉。台、韓兩地作為日、中兩國之間實質及文化上的橋樑,總是擺盪於帝國之間。在努力掙脫邊陲身分的過程之中,自然會在身上留下許多歷史的傷疤。然而這種傷痕經驗的交換是否可能成為方法?又該由誰來定義何謂傷痕?這些提問,似乎都是在該展中隱隱作痛的裏命題。

鄭在妍(Chung Jaeyeon)的作品或許可視為某種破題,來針對兩地的日治/殖時期進行某種提問。台灣與韓國明顯的在對於日本統治時期的認知上,因為戰後的國族建構需求而各自選擇了光譜了兩端。鄭在妍對於戰後改為博物館使用的「朝鮮總督府」是否應於1990年代被如此專斷的拆除提出了異議,並試圖用個人兒時的去政治化角度來進行某種程度上的調和。這種在韓國可能冒犯主流意見的說詞,一方面點出了台韓之間的認知差異,同時也體現了個人作為歷史敘述主體的可能性:甚至是種穿越劇式的敘事主體。

關美館「我們必然相遇 第一章」

展場一景

這種個人視角的歷史環景廳(Panorama)出現在本展的不同作品之中,甚至作品的擺設形式多少也呼應了該視角。曹良賓將神社及忠烈祠所構成的複合體,建構成某種由光箱組成的劇場空間;陳飛豪針對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縱橫於美、台、韓、中之間的歷史事蹟,以某種接近歷史劇的體例進行了敘事。其中,全昭侹(Jun Sojung)的錄像作品《DidaTeleportMurdertheClosedCircuit》或許佔據了展場中比例略大的空間,但透過其大螢幕所呈現出來的失速、解構及重組的視覺影像,某方面其實也回應了該展在面對歷史課題時,所採取的重構及流動性手法。

全昭侹(Jun Sojung)《DidaTeleportMurdertheClosedCircuit》2018,11’10”,錄像裝置。

全昭侹(Jun Sojung)《DidaTeleportMurdertheClosedCircuit》2018,11’10”,錄像裝置。

「我們必然相遇 第一章」或許因為經費或空間上的限制,總覺得在空間鋪陳上似乎有所遺漏、有種尚未完結之感。但若是考慮到這只是展覽的「第一章」,及策展實驗中所欲呈現的重組式演練,也許這種未完待續的觀展經驗是有其必要性的。

***

「我們必然相遇 第一章:螢幕裡湧出許多帶著傷痕的人,他們對我視若無睹,與我擦身而過」
策展人:蔡家榛
展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展期:2020年1月17日至4月19日(疫情期間各空間開放時間及參觀規則皆有異動,請依主辦單位之公告為準)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