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從他人的故事中逃逸:《秘密的總和》─蒲帥成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825

從他人的故事中逃逸:《秘密的總和》─蒲帥成個展

Author: 莊棨惟, 2020年04月22日 23時05分

評論的展演: 蒲帥成:秘密的總和3 - 意識的蛇

「秘密的總和3-意識的蛇」是藝術家蒲帥成,延伸至過去2014年和2015年的創作後,於今年2月28號至5月10號,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所帶來的第三部曲。蒲帥成帶著過去幾年所收集的秘密,以及其更臻成熟的創作理念,帶來這次極具反思性與反身性的作品。

展場現場照片 (相片取自國美館官網)

在這次的個展中,除了延續過去的錄像、便條紙以及裝置藝術的元素,更是以美術館大廳中矗立的一面巨大黑色牆體作為展場,使觀眾可以從右側的創作自述開始閱讀,再參與進置於中間的秘密書寫,最後走到左側獨立播放的錄像作品,一氣呵成地潛進作品生成的脈絡。每一個部分可以被單獨欣賞,彼此又互為文本,觀眾除了可以選擇旁觀他人的故事之外,又可以選擇參與創作,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觀眾輕易地與牆上的祕密產生共鳴 (相片取自國美館官網)

「秘密的總和」的展覽核心,是藝術家從觀眾提供的秘密中進行改編與重新詮釋,利用真實的錄像紀錄與電腦特效,將秘密重新展演出來,並親自化身為每段故事中的主角,詮釋像是變裝癖、偷竊、家庭糾紛,抑或是偷情等的故事情節。蒲帥成將現實跟虛擬併融進同一個場景,使秘密彷彿隱現於現實生活中,進而令觀眾意識到,其實這些眾人亟欲丟棄的秘密,竟是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丟棄秘密的人們終究還是被秘密圍繞著,無處可逃。

將自己的形象帶入到影片中,是蒲帥成慣用的創作方式 (相片取自國美館官網)

換句話說,蒲帥成在作品中想要實踐的是,帶領著觀眾回頭正視那些我們逃避已久的故事,透過誇張的、戲謔的、意識流式的敘事手法,重新展示並揭露了那些傷疤,或是探詢療癒的可能。藝術家不但協助了觀眾將他們的故事延續下去,也在觀眾的參與下,使這系列的作品像是具有生命力一樣,不斷地生長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樣貌。

無處不在的「蛇」穿梭在每一段故事/秘密之中 (相片取自國美館官網)

也就是在這樣的互動關係之下,「意識的蛇」被眾人的秘密所餵養著,在錄像中以像是「盲蛇」的形象穿梭在不同的場景之中。牠的形象,既如我們急欲擺脫的秘密,令人不喜卻總是潛伏於意識之中,無法被輕易拋下。在畫面中蠕動的形態,如同虫獸的祟動,也是藝術家意圖使觀眾去正視及感受那些潛藏在心中的情緒、那樣令人不安的騷動。

蛇的形象既是如此的鬼祟,又藉由觀眾所張貼的、綿延不絕的便條紙們,而不斷地蜿蜒生長。觀眾丟棄了不能被正視的秘密,藝術家則重新將這些秘密給揀拾回來,至此,形成不斷循環的意象、形成一種主動與被動的立場互換行動,而人的成長,就是在相同的生命故事中,不斷重蹈覆轍,並踩踏在自己或他人相似的過往軌跡上。

在3月14號的開幕式致詞中,蒲帥成提到,會有開始收集秘密的想法,是因為他一直想討論兩個意涵,分別是「界限」與「選擇」。

藝術家蒲帥成於開幕式致詞 (相片取自國美館官網)

他認為,秘密像是人體內的神經元節點,感知著日常生活中那些隱密的事件,並帶來刺激的情緒。而這樣的感知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在社會中已經劃定了許多界限,包含了道德的、律法的、生活的、情感的,進而區分出什麼是能說的、什麼是不能說的,衍生一個又一個的秘密。此外,蒲帥成認為,人的一生中就是不斷地在做選擇,選擇說出的話與選擇聽到的話,在這樣的框架中,觀眾受邀前來寫下秘密時,也無意識地做出了選擇,選擇某些秘密被留下,成為不好的、不堪回憶的、被現實遺棄的故事。而藝術家對此展開的行動就是,選擇主動地去擁抱這些被拋棄的秘密,藉此反轉既定價值中的「能與不能」,譜出一部影像長詩。

筆者在觀展時,恰巧與一位年輕的觀眾討論到,為什麼牆上的秘密都如此悲傷、為什麼這是一面透露出「人性險惡」的牆呢?我想,這或許也是藝術家極力想要反轉的概念,他從這些眾人集結的便條紙中,汲取出珍貴的記憶與秘密,並利用其超乎想像與跳脫邏輯的敘事能力,透過影像的剪輯與特效,打造出一座創作自述中所言的「迷藏空間」,藉此容納那些尋覓庇護的人、那些被遺棄的秘密。在這所謂大社會的結構中,蒲帥成始終試圖將他的藝術創作,捏塑成為一條我們所需的逃逸路線。

觀眾所書寫的秘密成為這個展覽最不可預料的內容,也陳述了最精采的生命故事
(相片取自國美館官網)

 

參考資料:國美館網站-蒲帥成個展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