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志盛的接近
Author: 周彤, 2020年07月12日 13時20分
賴志盛,台灣中生代最高水平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創作,一直圍繞有無,對錯,看上去充滿了西方哲學思辨,實際上也確實具體完整的邏輯推理,可仔細推敲和分析之後,作品內在包含的含蓄,也盡在不言之中。
讓我們觀看之前,先溫習一下,唐代司空圖寫的含蓄,這也是詩品二十四則之一: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
是有真宰,與之沈浮。如淥滿酒,花時返秋。
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不著一字,萬取一收,如果我們仔細品味這八個字,再去回望賴志盛這件,接近,是不是能找到兩者之間的暗合。當今天我們去讀曹雪芹,印象最深的就是草灰蛇線,伏延千里,而這種暗地裡編織的結構,西方直到喬伊斯才逐步掌握,可這距離,不著一字萬取一收的禪宗大義,還差著一個層次,畢竟從小說,到詩歌,再到哲學,之間精神濃縮度,有著本質差別。當代藝術大家,杜尚,就是第一個完美偷用了,佛家一切皆空的空觀,讓大家看到色即是空,在觀念上,讓觀看者理解空即是色,從此,各種大師,都在此基礎上,展開自我理解的空色概念。
回到司空圖,我們再去思考賴志盛,其實,中華自古就沒有空色分離,老子,有無相生,原本說的就是一體,而這種整體涵蓋的哲學觀,才是中國人對於s存在的真正回答。到了宋明理學的格物致知,其實更是如此,脫離物之外,根本沒有認知,形而下和形而上,不過是一體兩面,賴志盛,這件接近,包括取名,都是真正華夏審美的延續,美術館裡面,無中生有的臆造空間,其實和整個美術館一樣,都是人觀念的一部分,也是人類對於空間認識的一部分,更是那個隔離出來空間的整體,一旦再造出一個平台不管多麼不合時宜,不切實際,可完成之後,就自動和原來空間,構成一個新整體,而作為觀者,從此去體驗,造物者的浮沉,才能明白真宰之虛幻和所在。
偉大藝術家,跟政治家,哲學家一樣,都是思想史上佔有數據傳遞的一部分,而他們比政治家更厲害的地方,在於可以通過作品,在美術館展廳裡面,穿越到他們的未來,而作為觀者的後來人,則通過上上下下,進進出出,來和他們交流,甚至是被灌輸,而在這些觀看空間的間歇,就是美術館展廳外面的空間,這些經過的時間,很多時候就是垃圾時間,尤其在閉館前的短暫片刻,大家都快走,甚至奔跑著奔向下一個目標,很多旅遊團團員,都有過匆忙觀看鎮館之寶的經驗,而藝術家賴志盛,恰恰,將這些短暫片刻,變成一個完全莫須有的所在,讓你不是去朝向下一個目標狂奔,而是陡然進入另外一個次元,完全沒有藝術,沒有歷史,沒有對錯,沒有偉大,甚至連沒有都沒有的地方,讓觀看變空,讓等待變虛,讓意義變無,那麼到底在心底和思維,還剩下神馬? !
不給出答案,讓你自己思索,是杜尚的精妙所在,也是他徒子徒孫必須了解的精髓,這和禪宗六祖慧能,花開五葉完全異曲同工。當我們日常被各種理念,真假,虛實,好壞所左右,當我們意念被所有正確所佔領,當我們批判精神,已經被壓縮到無意識之中,那麼能不能,有一個片刻所在,來讓我們呼吸,哪怕就那麼一瞬,去感受自由,去理解什麼都沒有意義,在內心裡面,高喊一聲:letitbe!如果你懂了,那麼你就接近:不著一字,萬取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