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失語史話的起死回「聲」-第18屆年度大獎:再拒劇團《明白歌》
分享 | 瀏覽數: 455

失語史話的起死回「聲」-第18屆年度大獎:再拒劇團《明白歌》

Author: 轉載自 今藝術&投資雜誌 2020 七月號 第334期, 2020年07月14日 17時42分

文│林雅綸 
圖版提供│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第18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盡的故人事與未來歌》演出現場。

「再拒劇團」(簡稱「再拒」)的音樂劇場《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盡的故人事與未來歌》(簡稱「明白歌」),從白色恐怖受難者書信輯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的遺書開始,到自白書、自新報告、審訊筆錄、信件、回憶錄等口述和檔案的交織閱讀,將耳聞串起的故事片段和塵封已久的文字,透由一一重訪全台白色恐怖事發現場,至現今為文創園區的糖廠、紙廠等城市和鄉間榕樹下搭戲棚、撥弄月琴地唱念述史,為封塵的文本檔案賦予身體和嗓音,讓老老少少搬椅聚集地觀賞,在踏查尋訪和走唱說書的民間巡迴間,逐漸活化生成肉身血淚和彈唱聲腔的歷歷在目,並為那段壓抑下不得不的遺忘與沉默,點燃話語至喉的深切連結。

2002年創立的再拒,從2007年「公寓聯展」以反體制的聲音走到制式空間外, 2016年開始深入城市角落、挖掘城市各小人物原型的「漫遊者劇場」,2014年開始《諸神黃昏》、2017年《年度考核協奏》、2019年亞洲雙年展上的《第一個夢》等作。再拒此次「聲音劇場」創作的核心成員:黃思農、蔣韜和曾伯豪等都是擅長中西式音樂等作曲演奏的音樂人,因而劇團始終不斷嘗試不同種類的音樂劇場表演方式,如音樂執行和表演動作合一、音效製造者和演奏者在台上展演、以及聲響裝置和台詞音樂間還能激盪出何種聽覺表達語彙的可能。


第18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盡的故人事與未來歌》演出現場。

而本作品計畫從田調訪談、史料搜尋和轉化為再現的感受和召喚力方面,《明白歌》展現了鮮明的聲音劇場在地化特性:說書傳唱的、民間野史的、地下噤聲的、人性共感的等等,在如當代野台戲般的展演和情境故事的交融下,政治之於民眾、戲劇之於民眾的關係,也在口述傳唱和對話中,將原先不可說、不能說和被湮滅消音的過往,賦予生動的節奏活力,而唸歌那章回小說般的講述口吻,帶有歷史不斷重演之教誨警醒之意,也在月琴、吉他、電音與現成物樂器的搭配下,讓聽覺在演員和演奏者的夾敘夾議、當事人和旁觀者間轉換,讓參與者感受到建構於現實空間上歷史虛實參半的多重跨度。此外,更透由戲劇、親子工作坊和講座的串聯,與參與者一起返身面對那不義遺址上曾被扼殺的黑歷史,並由戲劇視聽的肉身迫切感和情感記憶的招魂,帶動群眾追溯自身的文化能動性。

來自金枝演社的編創演員劉淑娟和歷史學者林傳凱為本劇增添的在地詮釋厚度,參與編劇和詞曲/聲響/現場音樂,並擔綱重要唸歌的曾伯豪,以及長期做帳篷劇的製作人林欣怡等團隊背景,皆使得《明白歌》在匯聚各方思想、歌和戲的養分下,展現了眾人一路耕耘和發展土地時事關懷和音樂劇場的深度結合,從而打破了許多訴諸理想性的戲劇,難免艱澀和偏知識分子感的小眾性,而能夠與更廣大和各階層的百姓對話。《明白歌》於香港頻頻陷入惡況的2019年巡迴的當下,更讓歷史不再有距離地與民更迫切近身和不容忽視。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