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BLING BLING 大冒險》
Author: 趙芳依, 2020年09月02日 12時21分
2020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BLING BLING 大冒險》
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
時間:2020/08/15 10:30
地點:城市舞台
文 趙芳依(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碩士班)
青年日報於2020/8/15的新聞報導中指出:「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Bling Bling大冒險》以打擊樂為媒介,是強調音樂本質並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親子音樂會」,此外,融入戲劇、聲光元素,結合樂器、節奏型態、音色、曲風等音樂知識的串接,並搭配唱跳帶動橋段。
筆者搜尋主辦單位主辦的兒童音樂會發現:自1988年即開啟以兒童為欣賞對象,至今走過32年,能夠走過30年的兒童音樂會,對於經營與熱情是筆者所佩服的;回歸兒童音樂會的本質即是以兒童為設計與欣賞的主要對象,同時增加兒童對於音樂藝術欣賞的能力。既然是以兒童為對象,表演的設計中,語彙、對白、曲目的安排、表演的時間都必須以孩子為主,是否對白孩子能夠理解、孩子能否全程欣賞、曲目的安排長度考量,兼具有教育傳遞的功能,良善品格教育或是音樂上的樂理知識教授….等。以表演者的觀點而論,是否能以孩子容易理解的角度來表演,而非以自我為主角,如果表演者及欣賞者達到了良好的互動,筆者認為這樣的兒童音樂會算是走在成功的表演道路中。
在當天的音樂會中,以三個主角(do do、re re、mi mi)開始串起整場音樂會的表演,對無論是否學習過音樂的孩子來說格外親切,除了主角的名字有好記憶的特點外,也讓孩子無形中將音樂與do、re、mi三個音名建立了橋樑,再深入其他演奏者也加入戲劇的表演內容,兼具視覺與趣味性。
在表演中,主角以趣昧的方式清楚介紹各種打擊樂器,雖然是以打擊樂器為主的兒童音樂會,也融入其他童趣的樂器,例如:鳥笛、鳴笛喇叭、吧噗,這些樂器在演奏中發出的聲響讓在座的兒童哈哈大笑,足以見到兒童對音樂會是具有興趣的。
背景也隨著音樂曲目的改變隨之轉換,不僅是聽覺上的轉變,整體的氛圍也隨之不同,雖然如此,曲目的安排多是孩子較不熟悉、陌生的,既是「音樂會」,在音樂的比重是高於戲劇的,在演奏樂曲時,仍可見到不少小欣賞者坐在椅子上動來動去,甚至有離開椅子要父母好聲安撫的情形。
筆者亦欣賞了去年以豆莢寶寶為主題的兒童音樂會,在去年的內容編排搭配兒童耳熟能詳的兒歌、曲目也偏向精緻活潑的樂曲;望眼今年的音樂會加入古典的名曲《月光奏鳴曲》外,沒有兒童較為熟悉或是在互動(帶動唱)的安排都較為少,互動的過程中,所有的觀眾都必須站立,坐在中後排的觀眾是無法看到前方舞台的舞蹈動作,欣賞者在看不到舞蹈動作之下對於互動的主動性是大老折扣的!同時,舞台下安排的輔助表演助理人數太少,對於中後排的觀眾是無法看到舞蹈動作的,這些都是可以再改進、讓兒童音樂會更完善、更BLING、BLING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