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2020台灣當代一年展」
分享 | 瀏覽數: 631

「2020台灣當代一年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20年09月20日 00時07分

評論的展演: 2020 台灣當代一年展

  在疫情影響下許多大型的展覽受到影響,過去幾年常是展出爆量作品的「台灣當代一年展」雖然照常舉辦,但是展出人數有顯著的下滑,當然人數的下滑有各種可能,例如可能包括線上「藝起加油」等活動的崛起,但是另一方面或許也能給轉型後歷經四年經驗的「台灣當代一年展」一些思考的空間,從民間的角度可以如何思考台灣當代藝術的可能,尤其是在這個極度依賴官方補助的時代。

  912日到20日,由台灣視覺藝術協會主辦的2020年「台灣當代一年展」在台北花博爭豔館舉辦,今年有十組國內藝術機構、團體與超過150國內外創作者參與,過去人數爆量的『藝術平權區』與『創作計畫區』在今年合併為『一年聚焦』展區,同時今年也首度設立『評審團獎』,由學界、畫廊、美術館與藝術媒體等專家組成,首屆得主吳瑋庭獲得;今年的改變還包括過去的『主題/影展策展區』轉型為『一年培力』展區,公開徵求策展提案,今年由策展人賴佩君所策劃的『你說的白是什麼白?』獲選。

  作為民間團體所主辦的大型展覽,在轉型成「台灣當代一年展」後,短短四年內其實嘗試過些許不同的方向,其中最大膽的可能是過去的『藝術平權區』,以徵選的方式納入海量的參與者,一方面的確鼓勵許多年輕、非主流或是非學院出身的創作者,同時也讓彼此交流,但是連續幾年下來的參與人數也的確是越見平緩,造成該現象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歷屆參與的創作者是否有連結到協會從而累積成展覽本身的多元資本,目前來看這點是欠缺的,以原住民藝術家為例,看來人數是越來越少的。

  從『平權區』轉變到『評審團獎』其實是個劇烈的改變,這兩者對台灣當代藝術的想像以及對協會自身的想像都是截然不同的,對於這樣的改變其背後的折衝其實是讓人好奇的,而在展覽現場也缺乏相關的文獻及討論,這點是非常可惜的,作為台灣當代藝術領域重要的人民團體,或許改變的結果不見得是最重要的,改變的過程中,那些討論的碰撞或許才是重要的累積。

  當然,視盟作為民間團體向來有自身的視點,這點是重要的,例如對藝術相關工作者的關注並不限於創作者,這點相對於許多官方的活動而言其實是為專業工作者發聲,從2017邀請『千鳥藝術』作為展出單位到今年『你說的白是什麼白?』,一方面讓我們看到當代藝術創作背後的勞動狀態、合作機制與美學碰撞,另一方面也看到許多的工作者其實本身也是創作者,如何在這個機制中轉換也是個有趣的視角,這樣關懷同時也顯現在評審團名單中。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