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的逸失與引動–國美館「黃翰柏:連續的斷裂」、「形態演變Parameter, Algorithm and Nature by NTHU BLD + NCTU ROLA 」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元棠, 2020年09月26日 16時30分
本文中,國美館的兩個展出,分別為「黃翰柏:連續的斷裂」、「形態演變Parameter, Algorithm and Nature by NTHU BLD + NCTU ROLA 」,同為藝術跨域創作徵件獲選作品,前者位於入口處開放性空間,後者位於108展覽室,可說是國美館之中的特定環形形式展場,兩個場域帶給觀眾不同的身體感。另,兩個作品視角不同,前者鳥瞰,透過「全觀」和畫面拼貼,藉由突破人類視覺上連接的慣習,造成衝擊 ; 後者以「微觀」角度,在純粹封閉的展示空間中,呈現具有環繞與包覆性的影像。
於多屏幕影像展區展出,以8台電視橫向排列,左右兩端則上下岔出路徑一般,此為黃翰柏「連續的斷裂」之錄像作品,本展區位於國美館大廳入口處,場域屬開放性質,增加此錄像的「想像去向」,觀眾目光追逐「橋」上動態,內容中,黑夜白天有若劇場中的燈光明暗效果,改變螢幕間氛圍,此作品讓觀眾藉由居高臨下的空拍機觀看,以螢幕連接螢幕,形成一種斷裂的景觀,而又以橋「連接」空間,視為走出城市邊界(Edge)的通道(Path),看見邊界之間的自然,於是,城市與自然相互拉扯或共存的邊界,讓移動和穿越,看見以城市規範自然空間之隱喻,分岔而出的空間,有如自城市逃逸,或也是自然的生長,非人為控制之可能空間。
同時,「形態演變」展出,在環形投影中心設置工業機器人,如此為主體,觀眾為他者觀看時,觀眾目光,從自身到達環形影像,再自機械「表演者」之「指向」,投注在投影中之藉由生物規則編寫的樹狀演算法,此使畫面呈現仿生型態,如蒲公英形式,自萌生到飽滿而發散,點線面反覆展開收回,而後直線疏密不一佈滿螢幕,機器人的指向性彷彿引起波動,產生擬人想像,細胞繁生超越現實可見的世界,進入情感的可能表現。如以劇場的「偶」觀之,觀眾自動賦予機器人行動目標,其發射出的綠色光點,引動影像波紋,行動在自然聲響、電音與人聲間,有如帶著開天闢地般的情緒,得讓觀眾「仰望」,賦予戲劇性的聯想敘事。取之自然邏輯,演算法再製的過程中,彷彿預告,科技插手於創造的「新自然」。
兩作品的影像視角不同,「連續的斷裂」之鳥瞰宏觀,卻由螢幕分隔區域(Districts),觀眾有如在上帝視角,觀看地景中,橋上車子的動態,其動態牽引目光,然而去向闕如,連接無效,橋樑與地景,則在螢幕的明暗對比之中,重現尋常生活,匆匆交通之間容易忽略的,關注地方之目光。
「形態演變」微觀之樹型/數位演算圖像,自細微逐漸佈滿畫面,形成環形大型景觀,工業機器人,幾乎有如微微舞動之姿,牽引著影像中的創造動態,科技返身詢問著觀眾,何處為自然?
於場域特質與內容上,藉由兩作品相異點,藝術家思考自然/人造之景觀,而所選擇全觀或微觀之不同視角,對於所處環境現狀提出了當下與未來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