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四樓天堂〉: 省思
分享 | 瀏覽數: 901

〈四樓天堂〉: 省思

Author: 黃博志, 2021年01月04日 12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四樓天堂》黃博志個展

 

文/劉雪鈴 Charlene K. Lau
譯/李珮華

 

初次與博志碰面,是2019 年四月。我赴台北為Performa 雙年展進行田調,此前剛在香港的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 六廠)一睹他的裝置作品〈末興後的派對〉(2019),因此腦中記憶猶新。據我對博志作品的理解,他關注日常生活與平凡人物的故事,意圖從看似渺小的生命故事中,映照出背後深廣的脈絡。我也看到,勞動與階級、移民、全球資本之間隱然交錯的關係結構,是他著重探討的關鍵概念,並在創作實踐中融入雕塑、表演、文學、分享等多元表現手法。

數月後,我開始與博志合作進行Performa 19委託創作的作品,也就是後來的〈四樓天堂〉,當時,我尚未預見其中將牽涉的多種複雜面向。這場表演意在向紐約法拉盛地區的按摩店工作者宋揚致敬,她在一次警察掃蕩行動中墜樓而亡,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宋揚不僅因種族與移民身分處於弱勢,性工作者的職業更使她多重邊緣化。我清楚宋揚的故事性質敏感,公開呈現該素材有其複雜性。但同時,我也面對籌備任何公開展演的「慣常」焦慮:所有裝置能否準時搭建就位?邀得到優秀的表演者嗎?有人願意買票觀賞嗎?
 
Performa 19首日,我才剛從經典電影資料館的一場放映離開,與友人交談之下得知,她正準備前往紅鶯歌(Red Canary Song)的募款活動,紅鶯歌為一支持紐約市亞洲移民性工作者的倡議團體[1]。我暗忖:「太巧了!」一邊告訴朋友,我跟博志合作了一個計畫,多個月來嘗試與紅鶯歌取得聯繫,始終未果。我邀請她與博志在當天稍晚的某場演出碰面,心想我們正好在尋覓作品的朗讀者,多麼意外的機緣。然而後續發展並不如我所願。最終,紅鶯歌的成員聽聞了這個計畫,對於我方未事先向其徵詢而逕行展開計畫,要求究責。
 
 
黃博志,〈四樓天堂〉裝置、表演,木頭、玉米威士忌、霓虹燈、135mm幻燈片、印刷品,尺寸可變,2019,Performa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共同委託製作並參與Performa 19雙年展,排演現場圖於Performa Hub: 47 Wooster St,2019年11月14日至11月23日,攝影:林厚成

 

表演開幕前一週,我們與紅鶯歌的現任成員在中國城的咖啡館會面。她們先是講授一番性工作除罪化的理念,接著列出一長串要求,提出修改、增加介入行動及現場宣講的建議。爭議點包括:為何受邀作家沒有任何一位性工作者?朗讀者有性工作者嗎?那是一場氣氛極其緊繃的會議,拋出的無止境問題,遠多於答案。那是個危機點,不僅質疑整個演出計畫的正當性,更迫使我們正視推想式寫作與創作自由的嚴峻現實。

 
儘管無法實現紅鶯歌的所有要求,我們依然在短時間內盡其所能配合,同時因應表演雙年展獨有的瘋狂挑戰。我們做了小幅修改:Performa 19網站上的文字加入紅鶯歌的介紹及捐款連結;邀請紅鶯歌的成員觀賞演出,並於表演後現場發表回應。我們亦與共同創辦紅鶯歌的前成員張楷交流,協助我們與宋揚在中國的弟弟搭上線。然而這些努力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紅鶯歌的現任成員(其中有多位藝術家)仍為我們的選擇感到受傷,因為〈四樓天堂〉重演了過去的邊緣化創傷,揭開了舊傷疤。另一方面,張楷給予表演正面的回應,亦提供改進的建設性意見。因此,紅鶯歌的新舊成員對於〈四樓天堂〉的評價,亦即,關於作品「好壞」或「正確」與否並無共識。不過話說回來,沒有一件藝術作品,能夠輕易被此類非黑即白的語彙化約。
 
話雖如此,我們始終可以追求做得更好。表演的某個時刻,我觀察到殖民的身體(觀看者、偷窺者)在登上舞台樓梯,準備接受按摩與聆聽故事的過程中,完全演出了白人優越性。其中一名白人男性觀眾幾乎是大步躍上樓梯,有點過於雀躍地期待中國按摩女的服務,這一幕令人不 安地複製了現實。我大感震驚。東方主義的現實、白人與受迫者之間的權力不對等,竟立即赤裸裸在眼前搬演,觀眾毫無劇本安排的行動,如鏡子般令人不寒而慄地映照日常生活的劇場。這是一個深刻的提醒,並非所有身體都平等地佔有空間,觀眾間觸發的權力關係,亦有可能改變一場表演。這全都是學習經驗:永遠會有批評的聲音;各種意想不到、無法預知的事情都可能發生。但這不意味著「什麼都別做,因為你可能是錯的。」而應該勇於實踐,勇於犯錯,謙遜以對。計畫不必然需要在既定的結束時間完全劃下句點,若還能持續變化與調整,豈不更好、更有意思!保持開放的心,保持開放的思維。
 
對我而言,這次與博志合作的表演,突顯了協作、關懷與時間的重要性。無論過程如何波折,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歷經了一場真正的教育。誠然,我們在判斷上有所失誤,然而為了完成當下與未來更多的作品,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在如此緊湊的時間內,圍繞著〈四樓天堂〉 所衍生的團隊情誼與力量,是我從未體驗過的——也唯有如此才可能體會。
 
-本文經劉雪鈴同意轉載並翻譯自英文-
 
劉雪鈴 Charlene K. Lau 現居多倫多,她是一位藝術史學家、評論家和策展人,曾在班夫藝術與創意中心、帕森斯設計學院、新學校和Performa雙年展擔任研究員。 她的寫作曾在Artforum、Theatlantic.com、TheBrooklyn Rail、CMagazine、Canadian Art、Frieze、Critical Studies in Fashion & Beauty、FashionTheory和Journal of Curatorial Studies 等雜誌發表。
 
 
 
黃博志,〈四樓天堂〉裝置、表演,木頭、玉米威士忌、霓虹燈、135mm幻燈片、印刷品,尺寸可變,2019,Performa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共同委託製作並參與Performa 19雙年展演出現場圖於Performa Hub: 47 Wooster St,2019年11月14日至11月23日,攝影:林厚成

 

 


[1] 節錄自倡議團體紅鶯歌網站:「2017 年 11 月,法拉盛按摩工作者宋揚,在警方掃蕩行動中不幸身亡。此後我們 組織起來,為公平正義,為要求警方負責而戰。我們從一個計畫起步,為宋揚的家人提供法律支援,並協助她的 母親支付醫療費用。」
 

相關評論

紅色澤被,藝術送葬:黃博志《四樓天堂》,双方藝廊 --- 蔡佩桂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