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數位藝術節—愛情數據
Author: 吳姵蓁, 2021年01月10日 12時47分
評論的展演: 愛情數據
這次來到松菸園區觀賞台北數位藝術節,今年正式邁向第十五屆,而這次的主題是愛情數據。身處數位世代的我們,除了身邊的人事物,也能透過網路認識其他人,不論身處世界各地。而這樣的便利性對比以前的接觸範圍大了許多,像我的爺爺奶奶就是因為住在同一個地方才會認識才會結婚,可是現在有了網路,世界變得無限寬廣。因為螢幕和網路,我們可以互相認識,但也因為相隔著螢幕和網路,我們要用什麼來測量對方的真心呢?愛情數據,你的網路愛情又含有多少陷阱呢?
這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寂寞時代。網路作為一種傳遞訊息的媒介,在這個時代也背負了承載愛意的責任,這些轉變也影響了現今世代人們交往、當代對於愛情關係的新看法。這裡有三個展品是我覺得印象深刻或是覺得很有意義的,第一個是一進去看到的互動裝置—雙心,我覺得這部作品擺在第一個,讓整個展覽有了一個很好的開頭。對於愛情數據—這個名字來說,我們會走進這個展覽是因為想知道,在網路世代跟精密儀器的框架下,呈現的是麼樣的愛情關係,或是人與人距離的變化。而這個展品放在第一個,在我體驗過之後會覺得,即使透過精密的儀器科技,可以聽見對方的心跳(是赤裸的),我還是不能感受到他現在的想法(相對隱密),然後也藉此投射這個展覽,會覺得這個展覽就是在探討人與人之間那種若即若離、時而親密時而疏離的神祕及無力感,這個展品有點像是拉開序幕的感覺,所以我覺得他放在第一個這個位置是非常正確且厲害的選擇。
第二個展品是—約會交易商,現今網路世代的交往與互動,通常借助媒體與中介者的存在,比如聯繫用LINE,以及現今一些交友軟體如Tinder。這些存在乍看之下是截然不同形成的軟體,但是在這個被大數據統治的時代,這些資料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被傳遞,詳細且個人化的資料,在EXCEL表裡面變成一行又一行的數字,就像有時候你常常會接到來自補習班的電話,但你終究想不透他們怎麼拿到你的電話號碼。監控、數據化的資料、個性、量表,看這個作品的同時,也讓我想到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的交友配對軟體,讓用戶填入資料,將彼此的個性、生活方式量表化,進而選出好像與你非常匹配、非常適合的人。但是這種作法某一部分也在抹滅身為人的情感與適應能力:你可能透過這個數據找到真的跟你生活習慣、個性相符合的人,但是他睡覺可能會磨牙你不喜歡,我的意思是,我們要找的人並不是跟自己任何地方都很Match的人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可能會有一些摩擦、有一些爭吵。對於這個網路時代來說,任何事物都好像被背負一個「我必須很完美」的責任,在這之中人們被要求展現光芒四射的一面,但是最珍貴的應該是身為人擁有的喜怒哀樂,身為人的幸福就是來自於那些細小、平凡的日常。
第三個展品是—海戀,老實說這個作品是我覺得最震撼的一個,雖然他上面有寫說十八歲以上才可觀賞,但有些標籤實在是有點震撼。對有些交友軟體來說,雖然被稱為是「交友」軟體,實際上的使用者有一部分是想建立身體上的親密關係。而這個關係是不能說破的,今天想和一個人建立性關係,還是需要一些表面上的交流,而這部作品給我的是這樣的感覺。交友軟體上的海洋意象,承載了很多想展現自我的象徵符號,或是一些刻板的附加印象,例如去潛水:感覺是熱愛冒險、挑戰、自由的女孩!之類的正向評價,而這些印象也會影響異性對自己的感受,這個展覽將自我意象與海洋象徵做一個結合,我覺得給我的體驗還蠻嶄新的。之前也有讀過為何會出現觸手這種設定的文學,人與海洋的意象真是既神奇又無法聯想。
這次的展覽因為有跟著導覽員才得以了解很多對於創作者在創造這件作品背後的想法,很多藝術作品都是以現在的模式無法想象的,挑戰新型態的展覽體驗,挑戰現在人與人親密關係的看法,不過真的要有導覽員一起去,才會可以停留比較長的時間,也會想要細細看、觀賞每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