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資訊浪潮襲捲下的情感關係 臺北數位藝術節01_LOVE愛情數據
分享 | 瀏覽數: 244

資訊浪潮襲捲下的情感關係 臺北數位藝術節01_LOVE愛情數據

Author: 陳妮妮, 2021年01月12日 15時38分

評論的展演: 臺北數位藝術節01_LOVE愛情數據

數位時代

在這個數位時代,人們的社交管道越來越多元,交友軟體便是近年來新興的交友管道。在資訊的洪流中,透過交友軟體的配對機制,人們能夠有大量地挑選有興趣的對象聊天,只須用指尖滑一滑,每天都可以有新的約會對象。Tinder、Good Night、Coffee Meets Begal……越來越多樣的交友軟體供我們選擇,每個軟體都有著不同的特色與客群,也潛藏著不一樣的社會生態。

台北數位藝術節 「01_LOVE愛情數據」

今年邁入第15屆的臺北數位藝術節,以「01_LOVE愛情數據」為題,由陳湘汶、李彥儀擔任策展人,透過青年世代的眼光,探討當代社會中人們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定位社交、情感演算的技術增進,成就了社交相遇的混合實境。其所呈現的遊戲化、配對、匿名性、以視覺為主的自我呈現,已成為當下約會模式與愛情關係的另一種樣貌。   

藝術家倪灝的作品—海戀               

在整個展覽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藝術家倪灝的作品—海戀:

作品始於藝術家倪灝在使用約會軟體 Tinder 的過去兩年中,注意到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使用潛水和浮潛照片作為自己向陌生人表現自我的方式。藝術家為了解此現象的原因,便開始截圖和收集這些個人照片。

經過調查和研究後,倪灝意識到讓人們返回大海的決定不僅是和生態有關,且是一種進化和政治的選擇。在世界上生物的整個進化過程中,由於各種環境原因,許多曾經從海洋進化而來的動物已進化回海洋生物。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人類已經習慣了以海洋為食,征服海洋和從中取利。在殖民主義時代和走向現代的競賽中,許多曾經封閉海岸的國家不得不重新融入海洋,以在全球化時代生存。最後,考慮到當前的地緣政治和環境危機,對於人類而言,再次回到大海也許是最合理的。

這件作品的呈現非常特別,除了照片在螢幕上的靜態展示外,更有許多智慧型手機、平板在展示櫃上,並且設計出模擬Tinder的介面,結合多年來讓觀眾可以透過挑選的機制,來體驗、認識交友軟體的使用。

數位媒體的去事實化

這件作品,讓我聯想到韓炳哲在《數位狂潮下的群眾危機》一書中提到:「我們使用數位媒體遁入大量圖像,而圖像的大量生產也可以解釋為一種保護和逃避反應,以及優化的妄想。我們遁入圖像,以避開被認為不完美的現實。」

交友超越了距離的藩籬,手機一開,各式各樣的照片映入眼簾,我們透過文字與照片認識螢幕另一端的人,幻想著對方成為自己的約會對象。然而,數位媒體具有去事實化的功能,我們所看到的他是對方所想呈現的自己,不一定是真正的他。

交友軟體中的寂寞男女,努力地想要塑造出理想中的自己,這樣的現象有些類似我們喜歡在臉書、Instagram上發些亮麗的生活照,向大家展示我們生活中好的一面,但這些社群平台中的受眾,多半是我們現實世界中認識的人,交友軟體中自我介紹的受眾則是那些你素未謀面,甚至不知道是否真實存在的帳號。

交友軟體—在觀看的你,也正在被觀看

交友軟體就像是個大型的賣場,特別的是,在這個賣場中,觀看他人的同時,其實自己也在被觀看。身為一個有在使用交友軟體的人,非常能夠理解在撰寫自我介紹和選擇照片時的謹慎與糾結,深怕錯失了任何一個好機會,彷彿將自己作為一種商品擺放於櫥窗中販售,想著要如何擺放才能吸引到最多人的目光,引誘其購買消費。跟網友見面後,也因為在交友軟體上僅片面呈現許多優點,深怕對方會對於自己有種「網購商品描述與現實不一」的失落感,而努力將自己「扮演」成網路上那個吸引人的自己。

情感關係與價值的變遷

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的想法漸趨多元,過去對於情感的傳統觀念也隨著時間改變,從媒妁之言、自由戀愛到現今多元開放的情感關係,不同的關係類型隨著時代背景的演變而產生變遷。

過去的人們崇尚一生一世、一對一的情感關係,並將保守貞節視為至高無上、聖潔且具典範性的情感要素。然而除了過去典型的一對一交往,現今也有人開始嘗試如開放式關係、砲友、Freckling等非典型的情感關係。過去的人時常將結婚生子視為人生大事甚至是目的,「性」與「愛」成為一種手段。然而,筆者相信「性」與「愛」本身就是目的,而非達成「一生一世配對」的手段。況且,在這個喧囂的寂寞時代,人們有時候只是希望能在寂寞的洪流中,在心靈或者肉體上,獲得一絲救贖。

在「01_LOVE愛情數據」這個展覽中,許多的創作者從交友軟體出發,談及了關於性、關於愛的種種。「愛」的本質是甚麼?數位科技如何影響愛與被愛的關係?這些問題,是這場展覽中帶給筆者的反思,也是值得生活在數位洪流中又渴望愛的你我一同思考的問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